網絡健身O2O,能火嗎?自媒體
談到中國想要020的那些項目,總給人一種土豪燒錢的怪異形象,而最終的成敗因素也變得簡單,也即誰能燒到最后,誰就能稱霸市場,可問題在于,前期投入太多,誰也不甘心主動退出,最后,只落得個油盡燈枯。這樣的事情多一些,自然能給消費者帶來短暫的滿足感,但長期來看并不是好事,畢竟,當競爭的項目只剩下資本之時,大家都懶得思考去提升客戶體驗了,這大大阻礙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升級,久而久之,消費者只能享受到,廉價的,差不多的服務,而當這種思路擴散到越來越多的行業時,中國也就變成了一個“差不多”的國家,這種狀態下,我們真地只能羨慕發達資本注意國家的精品生活了。
現在看上去,中國人搞O2O最重要的素質反倒是成了保持冷靜,以及做必要的行業深度探索。事實上,不同行業的O2O有著不同的運營原則,拿如今剛剛興起的網絡健身來講,它無法套用食品行業,賣盒飯講究的百年老店回頭客,但消費者健身需要新鮮感,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筆者一位朋友在標準操場上跑10圈,非常疲憊,但總里程下來也只有4公里;若是沿著馬路跑,每一分鐘都有新的風景出現,他卻常常能輕輕松松地完成7、8公里的路程,其他的運動邏輯大抵相仿。正是基于此特性,一些商家想到要整合健身場館的想法,這個商業模式最大的優勢在于讓消費者享受到不同場館的服務,從而提升客戶體驗,而這也是線下健身跑去線上的最大驅動力,比如小熊快跑,目前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網絡健身平臺,他們提出的一個規則嚴肅而霸道:同一家健身館,一位客戶每月只能去三次。設定這樣的限制,意味著小熊想逼自己一把,他們必須找到足夠多的資源,才能延續消費者的新鮮感,而正是這種思考,讓他們得以避開殘酷的燒錢戰,據說創業至今,他們竟沒有虧損。
網絡健身O2O,靠譜嗎?
網絡健身?自然不是讓消費者在線健身,事實上,網絡上的很多活動往往與健身理念相悖,比如筆者的大侄子自從迷上植物大戰僵尸,就再也不去打籃球了;而真正熱愛運動,熱愛戶外活動的人又常常不太喜歡泡在網上,他們甚至沒有能力去發現一個新興的平臺。正是這種普遍性的悖論,讓業界感覺網絡健身O2O很難快速興起,唯一的希望時,那些玩網絡游戲的人開始意識到健身的重要性,再加上制度、文化的東風助力就更完美了。
在中國,健身O2O平臺的前景尚不明朗,有可能隨著制度、文化的春風出現大面積的井噴,也有可能桎梏于中國人淡薄的健身意識,半死不活,但這并不影響我們討論這個平臺豐富的操作性和天然具社會意義。如前文所述,健身者常常需要的新鮮環境來保持運動激情,而一般小型的健身館又無法滿足,所以,健身平臺O2O之于城市最大的好處自然是有效地整合資源。傳統的線下健身,消費者只能購買某一家的健身卡,重復的器械,老套的方式,總會削弱本來就不強的健身動力,健身平臺的出現則能充分整合多家健身房的資源,消費者自然也不用只局限于單調重復的器械和訓練方法了。相比于資源的利用率,一個好的健身平臺可以把健身文化通過網絡推廣到全社會中去,讓那些癱軟在4.5英寸屏幕上的雙腿重新活躍起來,比如前文提到的小熊快跑,他們不但有長期沉淀下來的數據分析,也在不遺余力地進行市場教育,事實上,中國人天生不愛運動,一是因為懶,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窮,我們必須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加班之中,再有就是,沒有人給公眾足夠專業知識,也沒有人幫他們算一筆賬,證明健身成本是世界上回報率最高的投資,當然,健身O2O平臺無法改變前兩個原因,但卻在專業知識傳播上做出最大的努力。
從現在國內健身平臺規模來看,他們還沒有底氣去收健身房的傭金,事實上,國內健身房自己的日子并不好過,他們依舊要花巨額的成本去搞營銷、發傳單,以及提供免費的體驗課。其實,在市場教育階段,網絡平臺大都無法走收傭金的路子,他們只能寄希望于客戶群體穩定之后的深度開發,具體到健身,私人教練看上去倒是有不錯的前景,而優質的食譜、專業的健身方法都有可能成為盈利點,但需要兩個前提,一是國人的健身意識要強,客戶群變得穩定,另一個則是,健身平臺要專業、深耕,不忽悠療效。
健身熱潮,中國社會的一縷春風
如前文所述,中國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健身熱潮,但從政策、文化趨勢上來看,中國也許會迎來一大波健身潮,以及一大波的健身女教練。如果這股風潮真地出現了,那絕對是中國社會的一縷春風,畢竟,社會中的烏煙瘴氣實在太多了。事實上,中國人好像天生有跟風的習慣,于是一股一股的熱潮發生于各個時代,并成為那些時代最扎眼的標志,有些幫助中國社會煥然一新,但更多地只是讓人過了一把癮而已,比如90年代,中國流行成功學,那些大師的演講煽情而魅惑,且夾雜著現身說法,他們常常告訴信徒:每天說一百遍“我想要奧迪A8″,你就會有奧迪A8,但20多年過去了,真正取得成功的只是那些成功學大師,他們的忠實信徒則好像永遠徜徉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永遠到不了盡頭。
21世紀頭十年,中國又開始流行厚黑學,開始流行宮斗以及職場法則,在最瘋狂的歲月,幾乎全部的電視劇都讓專家們解讀成為一部職場寶典,包括《亮劍》,《潛伏》,《士兵突擊》都成為職場圣經,新版的《三國演義》雖然無法再現唐國強/鮑國安的仙氣,但在職場警示方面卻甩老版好幾十條街,搞得整個中國社會“務虛味”十足,大家好像不玩幾個深邃的圈套就顯得特低級,而領導的每一個眼神或者手勢,總能包含著巨大的信息量,標準比例大概是一個2s的眼神至少眼衍生出10000字的文章來;剛剛過去的一年里,中國又開始流行炒股,自2014年下半年病牛誕生之后,中國掀起了前所有為的炒股狂歡,護士、司機、公司職員、小商販們全都高調入市,陜西甚至出現了炒股村,村民們通常早上4點起床,盡量趕在早上9點之前把活干完,從而可以安心盯盤,但自5月份開始的股災,給全部散戶上了一節風險教育課,護士門在股票大漲時,喜歡唱“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暴跌時則沉默不語,真害怕她們拿病人撒氣,輸液針也算是個不錯的兇器。隨著股市進入平穩狀態,更確切地說,錢沒那么好賺了,炒股熱潮正慢慢消退…不知道,下一個熱潮會是什么呢?
筆者無法評判中國熱潮的好壞,縱然成功學、職場寶典或者炒股深深傷害了普羅大眾,但這些傷害更多的源于人性的弱點,比如貪婪、惰性和多疑,更何況,這些熱潮也成就了一批社會精英,最起碼,在收入方面是精英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熱潮無一例外地忽略了生命本身,且無限制縱容了人類的物欲,毫不客氣地講,這些熱潮真不值得去追。
存在主義哲學家叔本華曾經說過:人類最大的愚蠢,就是為了諸如金錢、聲明甚至片刻的歡愉,而獻出自己的健康,我們更應該把健康放到第一位。所以,甭管健身O2O的模式有沒有錢途,它的出現之于全社會都是一件有利的事情,健康的事情,需要相關部門和資本市場予以重點保護,甚至要推而廣之,祝它好運吧!(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轉載,請聯系QQ:102927545 ,并注明出處
科技新發現官方微信公眾號:kejxfx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