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四個欺詐最多的四個行業自媒體
貪欲是人類進步的一個動力,同時也是人類犯錯的一個源泉。人的理性就是控制住貪欲,可惜大多數人沒有足夠的學識來判斷,有足夠的學識作判斷又往往容易被貪欲蒙蔽了理性。
犯錯乃至被騙是一個人成長必經之路,但是很多久經世故的人依舊被騙,許多人反思下來就是內心的貪欲在作祟。
不少人進入了社會以后,都急嘮嘮的想通過一個偶然機會迅速撈一票錢,買車買房,出任總經理,迎娶白富美,轉型做天使投資人.....當這些人在社會歷練幾年基本沒有多少結果的時候,有的人開始放棄夢想,甚至自暴自棄,破罐破摔;有的人雖然沒有放棄未來,放棄自己,但是已經開始為了錢什么都敢做甚至.......甚至鋌而走險。但是針對這樣一種社會急躁心理,我一直很排斥,今天就詳細說說。焦躁、急功近利這是大多數國人的心理,中國古代”草船借箭”“借東風”都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又有多少人記住了必然發生的大概率事件呢?“淝水之戰”“官渡之戰”都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案例,但是又有多少人記住了歷史上大多數以多勝少的經典案例呢?
投機取巧、希望最小的投入最大的產出心態造就了中國幾個行業的畸形發展:
傳銷、直銷、保險行業。90年代瘋狂的傳銷,相信很多朋友都深惡痛絕,表面上是沒有主觀判斷力,輕易被洗腦,實際上是傳銷頭目充分利用了人們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貪念。三個行業本質上在我看來都一樣,最主要的產品是所謂的'制度”現在基本上沒有單層次直(傳)銷,都是多層次直(傳)銷,這一類公司中傳銷公司基本沒有產品、純粹靠拉人頭發展下線盈利;直銷公司表面上產品是日用品、保健品、護膚品,但試問如果不是做這家公司的緣故,真正有多少人是忠實產品愛用者?不知道,而且直銷的產品價格相對比較貴(不過大多數公司產品品質的確不錯);保險產品就是保單,要把一張紙賣出去真的很難,所以保險公司要給業務員很豐厚的提成回報,按照中國目前保險行業的現狀,最終很可能會成為“龐氏騙局”,就算出臺“存款保險制度”也擋不住,2008年的美國金融海嘯,再大的保險公司說倒就倒,保險公司在中國都是國企或者央企,出問題最后政府兜底,老百姓買單,但是政府都會破產“比如2008年的冰島”,不要說公司了。
以上三種行業開始時本質上是好的,但是在發展的道路上感覺離出發目的地越走越遠。
還有類似的一種行業就是培訓行業,特別是成功學。天天打雞血,喊口號,過分強調人脈和學習在一個人成功中起的作用,這類從業人員每天在朋友圈罐水,熬雞湯、刷屏、每天群發感言,早上起床首先看到的就是這一類人群發的信息,而且老喜歡以老師自居,以上對下的語氣里總是夾雜嘲笑別人的感覺,先不論有沒有水平,首先先做到做人謙卑再出來教人吧。
以上四種行業表面看起來最簡單最容易成功的行業,但實際上是最難的行業。難,就需要強力的培訓、洗腦,所以四個行業經常混在一起。以上四種行業我雖然會使用他們的產品但是堅決不從事,同時也會反對家人從事。
中國真正的直銷行業在我看來是:電子商務。廠家網上開一個網店賣到全世界,不僅省去傳統代理層層加價、直銷行業中直銷員提成獎金撥比過高甚至導致公司崩盤的模式,還省去了店面成本、大幅減少水電、員工開支甚至是稅費,而且營銷推廣成本比傳統打廣告的費用縮水很多,這不是理想中的直銷模式嗎?
相信這也是阿里以及整個電商行業火得一塌糊涂的原因,電商企業上市普遍都有不錯的市盈率,但是相比同等業績下的直銷企業它的市值以及市盈率一般都低很多。
相信不少人身邊也有這樣朋友。我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指責社會,指責這些行業,指責這些行業從業者,而是希望大家理性的看待一個行業,行業本身有合理的一面,也成就過一批人,千萬不要抱著投機取巧、急功近利的心態進入任何一個行業。
個人很喜歡一個人,中國最知名的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他對于成功的觀點是:一個人的成功是靠不斷的累積,持續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保守。對于做事郎教授崇尚的是“千金撥四兩”而不是“四兩撥千金”。
很喜歡這個觀點,你呢?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