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老師口述:無奈兩手空,O2O終成黃粱夢創投
“入職瘋狂老師這這半年的時間里,很多事情與當初承諾相差挺大。”一聊起這半年在瘋狂老師的經歷,李老師像打開了話匣一般,曾經的懷滿激情,半年后的沉寂沒落,李老師為我們講述了他在瘋狂老師這一平臺上的“瘋狂經歷”。
承諾沒兌現 培訓等于零
據李老師介紹:剛入職的時候,李老師與瘋狂老師簽署的是正規勞動合同,薪資結構為保底工資+課時費,結果后來全部變成了改簽協議。而且,原本答應的保險、公積金等基本保障也以各種理由不予兌現。
“雖然薪資目前基本算是兌現了,但中間總是階段性的對薪資結構一改再改,變動太多了,所以老實講我也不清楚下一階段會有怎么樣的變化。”李老師對自己的未來,似乎并沒有什么太大的信心。
對李老師而言,去瘋狂老師工作薪資只是誘惑的一部分,更讓他期待的是當初描繪的發展空間,很多人是奔著“讓優秀的老師備受尊崇”這樣的口號來的。而之后發現,這里根本沒有對老師的培養重視。
“入職前承諾的進行一系列培訓,后來發現所謂的培訓其實就是類似于頭腦風暴和灌輸老板思想的洗腦大會。剛開始來的這幾批老師還有這么幾天的培訓,但后來老師數量增多了,無論培訓還是會議就全都沒有了。”對于未來瘋狂老師是否會對培訓和教研這一系列問題再做投入時,李老師表示:“他們沒打算去做這些事。”
以招生能力定“名師”
“在這里‘名師’標準都不一樣,這里的標準是,你有多少學生上課,給瘋狂老師帶來多少業績,如果沒有這些教學能力再好,也與名師無緣。”干了一輩子教育的李老師,第一次被這種標準所質疑。
由于平臺不負責招生,需要老師來帶學生。這樣平臺對優秀老師的判斷指標,自然也就變成了業績的考量,同樣入駐的標準也隨之更改。“目前入駐瘋狂老師的條件很特別——不是靠你個人的真實教學能力,而是看你目前手上有沒有學員以及學員的多少。如果學生少,就會被公司認為 ‘能力不強’。”
如果一個老師來應聘,即便面試、考核的成績差,只要手上現有的學生數足夠多,也會冠以“社會認可度高”而被接受;如果這位老師沒有學員,即使能力在高,也會以“面試、考核不過關”為理拒之門外。
正是由于這樣另類的入駐標準,瘋狂老師逐漸成為了魚龍混雜的平臺,不同加入的老師形形色色,一些小機構、個人辦班的、公辦學校教師暑期辦班的,都會加入其中。長此以往,對學生的教育質量可想而知。
刷單刷出大“名師“
由于在平臺上的老師和學生,都彼此不認識,進駐之前也并無嚴格的評定考核,只能靠類似淘寶的評論量和刷單量,來對名師進行評價。這種機制自然會延伸出類似淘寶的“刷單需求“。
為了爭當這樣的“名師”,很多老師開始努力刷單造假。“現在大家雖然不敢刷得太明顯,但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因為公司并沒有什么審核機制,似乎這是種默許。”
“平臺對老師的監管,其實大家自己下載APP就可以看得出來,就是學生和家長對老師的評價,完全類似于淘寶吧。”“平臺連該有的學科培訓、教研、教學常規管理都沒有,更別提對教學效果的監督了,完全是靠老師們的自律。”
此外,李老師認為,通過APP選擇老師本身并不能保證遇到的一定是合適的老師,加上目前平臺中“名師”的界定標準是學生多課時多,那么這時平臺推薦的所謂“名師”很大程度上也就淪為了提供給家長的噱頭。
對未來不看好
“大部分老師這個暑期的課時量都不高,總量也就只有30-40小時左右。而暑期過后大量學生都到了結課的時間,到時招生又跟不上,工資又不知道會怎么調整,一切都很難說。”李老師流露出的惆悵,幾乎成為了多數入駐平臺的老師們的真實心境。
“所以大家對目前的現狀都有清醒的認識,對未來的走向是不看好的。因為我們覺得老板的運營都不怎么清晰,好多事情他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跟我們來之前的期望差別真的太大了。”
不可否認,家教O2O的概念,讓很多平臺都融到了不少的資金,家教O2O這個概念不足一年間就被迅速催熱。然而這場資本狂歡,并沒有給老師帶來實質的利益和價值。而是以摧毀了老師們的理想藍圖為代價。
對于做教育的人而言,教育培訓服務于人類進步的宗旨是不能偏離的,離開了教育宗旨的教育平臺,都不會有長久的未來。就像打算離開瘋狂老師的這位李老師最后所說的那樣:“公司的導向太注重錢和利益了,功利性太強還是讓我覺得自己不適合這里,我更適合做真正的教育。”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