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交時代,青少年用戶究竟需要怎樣的社交產品?自媒體
文/易北辰
七八年前,人人網是青少年用戶使用最多的社交產品。然而,時過境遷,人人網的衰落,讓青少年用戶開始轉移到新的社交產品上。前有微博,后有微信,二者構成了青少年用戶的主要社交渠道。而青少年用戶作為一類處于成長中的特殊群體,其在社交方面與企業職員等人群有較大的差異。那么,青少年用戶到底是需要微博這樣的社交產品,還是微信這樣的社交工具?
微博、微信相繼發數據報告
在八月中下旬,微博和微信相繼發布了各自的用戶數據報告。其中,微博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6月底,新浪微博共計有超過5200萬名青少年用戶,其中大學生占7成多,剩下近3成為高中生用戶。
與之相比,微信的數據報告對青少年用戶這一塊則沒有具體提及,只是從年齡方面,披露微信用戶平均年齡只有 26 歲。職業方面則是企業職員、自由職業者、學生、事業單位員工這四類人群占據了 80% 的用戶。
與微信數據報告較為宏觀的角度選擇不同,由華東政法大學法制新聞研究中心、復旦大學國際公共關系研究中心聯合發布,微博提供數據支持的《中國校園微博發展報告(2015)》,通過校園微博用戶整體現狀、個性分析、使用習慣、微博服務功能、熱門教育話題等角度全方位呈現了當前青少年用戶使用微博的情況。
報告指出:微博是學生群體了解最新社會動向的重要窗口。微博平臺服務功能的專業化、人性化使用戶粘度加大。對于整個青少年群體而言,微博是學習交流、社交娛樂的重要平臺;對于學校而言,微博是資源整合、公關宣傳的重要陣地。微博已成為國家教育發展中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實踐基地。
微博緣何成為青少年的社交“基地”?
青少年社交與白領社交相比,其差異化特征是相當明顯的。一方面,青少年社交范圍相對集中,多是與同學、老師之間的溝通;另一方面,作為處于學習和成長階段的用戶人群,青少年社交更多的是與其學習、生活、娛樂有關。
一個簡單的例子是,許多青少年用戶都存在追星的需求,這種情況下,他們可以在微博上輕松關注所喜歡的各種明星、名人。而與之相比,微信是需要通過對方驗證才能進行溝通的機制,很難滿足青少年用戶的這部分需求。
顯然,從這個維度看,在青少年用戶的社交產品選擇上,微博的優勢更為顯著。據新浪微博發布的數據報告顯示,2015年上半年青少年微博用戶總體增幅為23.37%,多數省份青少年微博用戶實現增長。這也說明了青少年用戶對微博這一社交產品的認可。
實際上,對于一款社交產品而言,衡量其用戶粘度的一個指標就是用戶的活躍程度。微博的數據顯示,青少年微博用戶中,大學生活躍用戶明顯高于高中生。高中生均活躍度為0.59,大學生活躍度為0.67。2015年上半年,青少年用戶的登錄時段除晚上睡眠時間外,登陸時段沒有特別明顯的峰值,數據峰值和谷值相差不大,這意味著學生用戶已經進入全天候活躍狀態。與之相比,25% 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 30 次。55.2% 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 10 次。但是這其中到底有多少青少年用戶,我們尚不得而知。
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從微博發布的數據報告看,微博已經成為學生群體了解最新社會動向的重要窗口,微博平臺服務功能的專業化、人性化使用戶粘度加大,這對于整個青少年群體而言,微博是學習交流、社交娛樂的重要平臺。
夯實校園用戶根基 微博整體發展態勢看好
在微博發布的這份報告中,一組有意思的數據是,對青少年用戶的畫像十分清晰。微博大數據顯示,微博高中生用戶在標簽使用時除了凸顯自己的學生身份外,還積極的表明了自己的生活風格——“宅”與“睡覺”。同時認為自己喜歡“文藝”,更是自由、時尚與“吃貨”的代表者;而從大學生用戶的標簽使用情況來看,大學生是一群喜歡“宅”的“吃貨”,是典型的音樂和旅游愛好者,比高中生更喜歡運動和小說。值得一提的是,大學生還喜歡用“我們不腦殘”這樣的表述來界定自己。
從報告對微博文字所涉及到的16,854個關鍵詞進行的詞頻統計和排序結果看,所有高頻詞匯均帶有鮮明的“正能量”特征,其中最為高頻的用詞為“生活”、“喜歡”、“努力”、“人生”、“幸福”等。青少年微博用戶的學習生活中正能量十足。
實際上,微博不僅僅是青少年用戶使用最多的社交產品,而且也是校園官方的信息傳播平臺。目前,110所211高校開通校園官方微博,985和211院校的用戶基本全面覆蓋。一般來講,一所院校所能輻射的大學生數量為萬人左右,可以說,在這些開通了官方微博的高校中, 青少年用戶使用微博的頻率和粘性更高。
而通過對青少年用戶和高校市場的深耕,微博已經在用戶基數、活躍度等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微博的下沉戰略和垂直化戰略夯實了校園用戶的使用基礎。而青少年用戶對微博這一社交產品的偏好,也可以讓我們看到微博的整體發展態勢是向好的。
這一點,從微博近期發布的二季度財報也能看出一二。財報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微博月活躍用戶達到2.12億,同比增長36%,連續9個季度的同比增速保持30%以上,移動端月活躍用戶占比為85%,保持穩定。
總體來看,盡管微信的大行其道對微博等社交產品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但由于微博、微信之間并非同質化、而是差異化的產品特征,使得即便在微信熱火朝天的當下,微博仍然能差異化地實現其市場領先地位,在青少年等用戶群體中占得上風。
關注作者微信公號:易北辰 微博:易北辰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