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又一個被資本推向風口的行業自媒體
不久前,億航無人機公布了4200萬美元B輪融資的消息,16個月的時間讓這家初創公司的估值翻了100倍,而就在8個月前,億航剛剛完成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在無人機這個領域家喻戶曉的只有大疆一家,可在投資者的眼里早已是另一個風口。
2014年全球無人機銷量達到了39萬架,其中96%為民用無人機,消費級產品占比三分之二。于是乎,各分析機構對無人機的未來表示樂觀,各種資本也競相涌入。可這個市場真的成熟了嗎?
融資頻頻,無人機已成香餑餑
得益于大疆的成功,國內媒體對無人機有一種天生的榮耀感,和無人機相關的各類資訊也十分吸引眼球。媒體樂于報道,網友喜歡圍觀,投資者則直接“赤膊上陣”。我們先來看一下從2014年至今,一些無人機公司獲得的天價融資。
2014年9月,國內無人機制造商極飛完成2000萬美元A輪融資。
2014年12月,成立僅8個月的億航完成了來自GGV資本的1000萬美元A輪融資。
2015年1月,雷柏科技 5000 萬注資零度智控并設立合資新公司深圳零度。
2015年2月,北美最大的面向個人用戶的無人機廠商3D Robotics獲得了高通風險領投的5000萬美元融資。
2015年3月,深圳一家名為艾特航空的無人機公司宣稱估值已達20億元,包括IDG、高盛、摩根士丹利、賽伯樂等國際知名投資機構對其進行投資。
2015年5月,大疆創新獲得了全球頂級風險投資公司Accel的 7500萬美元融資,在此之前大疆的估值已達100億美元。
2015年5月,工業級無人機制造公司北方天途完成了3000萬首發融資,PRE-A輪估值3億人民幣。
2015年8月,億航再次融資4200萬美元。
而在國外,亞馬遜啟動了 Prime Air 的無人機物流計劃,Google 收購無人機公司 Titan Aerospace,Facebook 以 2000 萬美元收購英國無人機公司 Ascenta,曾在國內大火的Lily無人機的制造方Lily Robotics,也在5月底完成總額為100萬美元Pre A輪融資。法國無人機品牌Parrot則達到了2.46億歐元的市值。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被大眾所熟知的無人機制造商,比如國內的一電航空、西安愛生、易瓦特、洪都航空、山東礦機、山河智能等均估值過億,國外的Skyward、Skydo、Skycatch、Airware等也備受資本青睞。
據EVTank預測,到2020年,全球無人機年銷量有望達到433萬架,市場規模將達到259億美元。但從不斷被刷新的融資記錄來看,整個無人機行業的價值或已超過820億美元。泡沫出現了嗎?
一個既定的事實是,幾乎所有的無人機廠商都在大講其未來前景,諸多的細分市場也給了無人機產業更多畫餅的可能。不過要預判無人機的未來,還需要了解無人機的現狀。
外熱內冷,制約無人機的四個因素
外界資本的火熱只是無人機火爆的一個方面,不管有多少人把無人機看作下一個風口,要還原一個真實的無人機市場價值,還需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第一、市場需求。民用無人機分為專業級和消費級兩類,從EVTank的數據來看,2013-2015年三年內,全球民用無人機的市場銷量分別為15萬架、37.8萬架和57萬架,其中消費級市場需求是專業級無人機的兩倍左右,并且以每年50%的速度快速增長。
可不得不承認的是,無人機尚處于起步階段,特別是國內市場不足兩萬架的年銷量,市場體量甚至不如玩具汽車。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無人機并不是剛需產品,普通購買者普遍存在嘗鮮心理。其次,無人機平均售價仍在幾千元,讓不少愛好者望而卻步。再次,無人機本身仍有很多技術痛點和政策限制。
第二、技術。技術是無人機的又一個門檻,目前國內不少無人機公司仍處于技術積累階段,制約無人機大規模應用的技術因素確實太多,主要體現在飛控技術和安全上。
筆者曾在百度新聞的一次活動上有幸目睹大疆和深圳零度關于無人機避障和跟蹤技術的演示,當然飛控技術不止于此,如何提高飛行的穩定性、續航能力、可控性以及適應更多的飛行場景,成了讓不少無人機團隊頭疼的難題。而一些沒有飛控技術積累的創業者往往采用開源技術或市場中專業提供飛控的企業產品或芯片,由此便引申出來無人機的安全問題。
無人機的安全風險存在于兩個方面。一是飛行的安全,2015年初大疆無人機未經允許降落在白宮的新聞被不斷發酵,最終大疆不得不為無人機設置相應的禁飛區,通過虛擬屏障的方式來規避政策風險。另一個是飛行器的安全,一旦無人機被黑客所控制,便會發生很多不怎么樂觀的事,比如利用無人機運送毒品、在禁飛區飛行等。目前已經有黑客成功控制無人機的先例,安全問題不容小覷。
第三、應用場景。這或許是無人機的最大優勢,在尼泊爾地震中無人機在航拍方面的出色表現值得贊賞。就目前而言無人機的應用已極為廣泛,在農業、測繪、地質勘測、災害監測、空中交通管制、通信中繼等方面,無人機都發揮了極大的優勢。
如果放眼未來,無人機的前景更值得興奮。正如前面所言,無人機有很多細分市場,或許這正是國內數百家無人機公司存在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們也看到了無人機和近些年一些新興技術跨界融合的趨勢。比如說,無人機+虛擬現實,為人類換種方式體驗飛行提供了一種思路。無人機+人工智能,或使無人機直接演變成飛在空中的機器人。諸如此類。
第四、政策風險。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最近表示,今年到目前為止,飛行員遭遇無人駕駛飛機的次數,已經是去年同期的2.7倍,超過600次,凸顯了無人駕駛飛機對飛航安全威脅越來越大。盡管美國在此之前便限制了商用無人機152米的飛行高度。由此來看,對無人機的一切假設都離不開政策風險。
美國和歐洲都已對無人機的飛行進行了一系列限制,而在國內,北京地區頻頻出現五環內無人機禁飛的法令。一旦政策不允許,無人機送貨、城市航拍等便無從談起,而受影響最大的無疑是消費級市場。
不管怎樣,我們對無人機的未來抱以期待,但無人機產業的真正成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外部資本的火爆能夠催生無人機產業的繁榮卻難以帶動整個行業的進步。事實證明,凡是靠技術支撐起來的產業必將是一個寡頭的市場,等到無人機產業塵埃落定的時候,必將有一大批在今天創造了融資神話的企業沒入黃土。
所有的創業者都想從“風口”里分一杯羹,所有的投資者都想再造一個大疆,殊不知,走得越急泡沫越大。
微信公眾號:spnews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