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坑里的垂直社交產品如何在坑里賺錢?專欄
文/orientlee
這兩天人人網的陳一舟抱怨社交離錢太遠,提及人人網的失敗的部分說得很實在,也很凄涼。但是為什么幾乎人人都想從社交紅利中分一杯羹的時候,他卻直言“社交不是好生意”呢?
社交是與生俱來的需求,聾啞盲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它剝奪了你與他人正常溝通的能力。反過來,能幫助人們完成社交的產品總是能夠打出自己的一片天,似乎“無產品不社交”的時代已經到來。
什么是社交
社交的本質是信息的有效傳遞,包括發出信息和收到反饋兩個部分,如果只能發出信息,那是媒體,如果只能收到反饋,那是客服。但有一個問題:媒體上增加了點贊、評論這些功能算不算社交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社交存在一個假設:它是以人為基礎的,因此發出信息、收到反饋這兩部分都是直接連接到人的。把這一點澄清之后我們就可以發現:媒體上點贊、評論這些東西其實是“人與平臺”之間的反饋方式,所以這些貌似是社交的東西不是社交。
社交發展史
社交產品的發展歷程中有兩條主線:從熟人社交到陌生人社交、從簡單功能社交到復雜功能社交。由簡單到復雜條主線是不言自明的,但這里需要對“從熟人社交到陌生人社交”做一點解釋,因為大家可能會有一點疑問:雖然我們承認我們可以通過熟人與更多的陌生人建立社交關系,即通常據說的“朋友的朋友也可以成為朋友”,但“在你獲得第一個熟人”的時候好像只能從陌生人那里建立聯系吧?其實這種問題忽略了一點:熟人的范圍不僅包括朋友,也包括父母等血親。這種天然的聯系就是正常情況下的“社交關系起點”,也就是說任何人出生以后也就具備了“通過熟人認識將更多陌生人變成熟人”的社交關系基礎。
更進一步,我們可以將這兩條主線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一、從熟人社交到陌生人社交
1、基于通訊錄形成的社交關系——通訊錄里面的人我們幾乎可以查到他們家水表;
2、基于LBS、漂流瓶或群聊形成的社交關系——這些人我們可能知道他們的身份,但未必是真;
3、基于社群形成的社交關系——我們只知道他們也在關心某個興趣點,“遇到你實在是運氣”。
二、從簡單功能到復雜功能
1、提供簡單的聊天功能:發發文字、發發語音、發發圖片,或許帶點“閱后即焚”的小特性;
2、提供在線社區必要的一切:除了發各種消息外還給你提供Blog、論壇、問答社區、懸賞Blablabla,你想看美女、找答案、水貼打發時間,甚至說看曬孩狂人曬孩子照片都可以;
3、提供Online生活所需的一切:借錢、協作、翻譯、轉錄等等無所不包,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是朋友吧?借幾個錢花花……”、“是同事吧?我那段稿子寫完了,該你接力了……”、“哎,聽不懂外國友人講話啊,究竟是個什么意思……”、“開會的時候給我發語音,沒法兒聽啊,轉成文字吧!”
如果畫成圖的話,就是下面這個樣子:
其實整個社交行業的發展史,就是從Whatsapp那樣的東西變成微信那樣的東西的歷史。為什么?
制約垂直社交產品發展的邏輯陷阱
很簡單:垂直社交是個坑,雖然一定會有一群人為你買單,但垂直社交的邏輯走不通。你做垂直社交就意味著你要么繼續往腫大的方向走,變成下一個微信,要么你就揮刀自宮,把自己砍成Whatsapp那樣小而美的東西。但實際上大多數人選擇了向更腫更大的方向變化,其中的代表自然就是陌陌。
好吧,再問:為什么?
第一點原因:社交產品的生存空間是有限的
社交不是你想玩,想玩兒隨便玩兒啊——這個空間的存在為研究社交產品的發展軌跡提供了基礎。如果你想搞出來很多功能,那你就應該已經有了大量的用戶;如果沒有大量的用戶,那你的功能越多你就死得越快。
為什么?
每個功能都是成本,功能的開發是一筆,功能運行的時候加一筆,維護和調整這些功能的時候再加一筆,筆筆都可能殺死你。如果你想在自己的產品中形成社群,那你就必須有大量的功能。如果功能單一,那這個社交產品最多也就是”參與進其它社群的活動“而已。最好的例子莫過于”羅輯思維“這樣的社群出現并生長于微信這個平臺上,而Whatsapp雖然月活躍用戶破了7億,但這個產品之中并沒有出現過羅輯思維式的社群。其實,永遠也不可能有。不過,可以斷言的是Whatsapp為無數個社群提供了社交服務,但也僅僅是參與了而已。
如果圖片比較好理解的話,畫出來大概是這個樣子:
第二點:對于社交產品體系來講,垂直社交產品存在著的用戶數量限制、用戶價值限制,制約了垂直社交的用戶數量發展和變現能力的提高,形成垂直社交產品發展的天然瓶頸
垂直社交產品,你的成功意味著你離垂直社交越來越遠,垂直社交是什么?垂直社交一般是指具有特定目的的社交行為,垂直社交產品就是滿足這些具有特定目的用戶的社交需求的產品。典型的垂直社交產品包括以陌陌和派派為代表的陌生人社交、以世紀佳緣和Blued為代表的婚戀社交、以脈脈和linkedIn為代表的職場社交、以唱吧和寶寶樹等為代表的興趣社交等等。
這些產品具有以下兩個共同點:
1、固定的用戶群:約炮者、求職者、求婚者、準媽媽或新媽媽……
2、固定的消費意向:彰顯身份的服務、職場信息(如HR等的聯系方式)、婚戀信息(如對方的頭像或生活照)、孩子需要的消費品(奶粉、紙尿褲、學步車)……
這些產品的定位都在這樣一個地方:
咦,好像有個發現:這類應用中比較缺的是像Whatsapp那樣的純通訊工具類應用,也沒有微信那樣的超級APP。那么問題來了:垂直社交產品會不會退化成為Whatsapp那樣的簡單純粹的應用,或再臃腫膨脹成微信那樣的巨無霸應用呢?
答案是:想,但是不可能。
其實道理很簡單:
一、向精簡方向退化需要把基礎功能做到極致
但基礎功能就這么些,現在去做為時已晚,Whatsapp的”秒開“等特色不是國內隨便湊個團隊短時間內就可以超越的。如果是更復雜的功能,比如Skype的”即時翻譯“功能,那更不是單純的投人、投錢就可以解決的事情了。但是這個方向確實是創業的好方向,比如圖片社交中把圖片做出大片即視感的”足跡“,把視頻社交中拍攝新聞視頻門檻降得低到幾乎難以想象的”Meerkat“,這些都瞄準了”把事情極致簡易化“。
當然,有些讀者可能已經猜到我下面要講的了:靠極致的功能確實容易火,但也容易火一把就死。殘忍的事實就是Whatsapp那樣靠基礎功能的極致做大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這條路機會很渺茫了。雖然不是完全沒機會,但死亡率太高。所以小團隊可以去試試運氣,但已經成型的垂直社交型應用向這個方向尋找出路不是很現實。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