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導航:騰訊的苦心 百度的野望自媒體
文/楊君君(微信:yangjunjun420)
互聯網世界,總有一些大家所漠不關心的行業,它通常像是一顆在靜謐的世界里默默生長的豆芽,直到它真正開花結果的那一刻,大家才會真正意識到,"哦,這個行業里面原來有如此之多的金礦"。
室內導航就是屬于這一種。
近日,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已經對室內定位企業Sensewhere進行了戰略投資。雖然此次投資總金額并未公布,但騰訊表示目前已經獲得Sensewhere在騰訊地圖上的使用許可。同時Sensewhere也將作為騰訊在中國基于位置的廣告服務的首選供應商。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去年9月,百度也以千萬美元收購導航技術初創公司IndoorAtlas,意圖利用后者的技術提升自己的室內導航服務。據了解,IndoorAtlas成立于2012年,本是芬蘭奧盧大學的附屬產業。IndoorAtlas專利技術可利用集成在智能手機中的集成磁力儀來探測地球磁場的各種異常變化,并以此在無需任何額外基礎設施的情況下為用戶提供可靠的室內導航,將室內導航的精度縮短至0.1~2米的范圍內,以彌補手機、GPS在室內定位的不足。
互聯網巨頭紛紛將地圖的戰火從室外拓展到室內,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既是對現有產業鏈的補充,同時也給室內導航技術的未來發展釋放出了一個積極的信號。
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室內導航
實際上,拋開此次收購不談,室內導航早已經是互聯網巨頭眼中的香餑餑。
早在2012年的百度地圖4.0中,就已經將室內定位作為一大特色。很明顯百度想要利用其更好的拓展自己商業模式及打造平臺優勢。如今用戶已經可以在西直門凱德MALL,王府井百貨、東直門來福士、北京APM、東直門銀座MALL等商場使用定位地圖。
同年9月,高德地圖也推出了室內地圖功能,用戶可以在北上廣等大城市的大型商場進行樓層概覽、商戶搜索以及商品搜索,同時還融入了"看電影"主體頻道,為室內地圖的用戶提供影訊、在線選座等功能。
與此同時,像微軟、蘋果、谷歌在內的多家世界互聯網巨頭都對室內地圖有所布局。
2010年微軟的必應地圖開始加入一些商場和機場的室內室內導航的功能;之后Google在網頁版也增添了該功能。目前,谷歌地圖支持室內定位的國家從2011年的9個到現在的19個,支持的建筑從10萬個到100萬個。蘋果公司也于2013年推出了iBeacon方案——一款基于低功耗藍牙模塊的一套室內定位系統,并將其應用梅西百貨的4000家門店和連鎖藥店Walgreens中。
據調查機構IMS7月的報告稱,目前有至少130家公司涉足這個領域,預計至2016年將會有近12萬個室內場所地圖供用戶使用,整個市場價值將達到47億美元。
室內導航蘊含的商業潛力
非常明顯,在整個O2O行業快速生長的情況下,室內導航作為"解決地圖導航最后一公里"的超級入口,正在逐漸的發揮著其商業價值。
首先,在整個移動互聯網"入口為王"的趨勢之下,室內導航可以說是O2O的一個超級入口,連接用戶和線下商家。不僅將用戶帶到"他想去"的地方,還能為商戶帶來"它想要"的用戶,從而演變為一個線下的商戶陳列平臺,要知道,線下服務是消費者絕對的剛性需求,如果電商就能夠撐起阿里巴巴的2000萬市值,那么線下服務這塊市場將會是多少,很難想象。
其次,室內導航可以真正的打通線上和線下,將商戶在線上進行一個強綁定,真正的服務商戶,一方面可以幫助商戶在更好的場景下去帶來用戶,另一方面則是對目前整體缺少客戶管理體系——CRM——的商戶進行很好的反哺,從而突破團購用戶留存率低的難題,實現彎道超車。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美國的Shopkick是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購物服務,獎勵消費者進入商店進行簽到。比如消費者可以事先在家里中挑選好某款商品,當進入梅西百貨時,ShopBeacon便會自動提醒消費者直接在這里購買選好的商品。盡管,這只是室內導航技術在商業化進程中的一個雛形,但它非常明顯的給用戶和商戶創造了一個更為"自然"的場景——并不再單純依靠"價格誘惑"來吸引用戶。
最后,室內地圖更深層次的則是大數據的供給、用戶行為分析等等,這些東西在整個互聯網公司都在發力大數據的情況下,意味著巨大的財富。
與傳統的商業數據分析不同,室內定位系統可以進行更高精度、更大量級的大數據分析,將用戶的位置與行為及行為背后的興趣與偏好緊密聯系。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進行用戶畫像,之后為每個商戶進行大數據決策推送。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一旦室內導航技術真正成為線下商戶的線上展示平臺,那么商戶則可以自行去管理自己的后臺,從而對用戶進行管理。
例如,2014年6月5日,萬科就宣布聯手百度在萬科商業旗下的社區商業、生活廣場、購物中心系列業態中引入百度的"基于位置的服務"技術。借助百度的數據挖掘、分析技術,對商場消費人群進行分析,掌握顧客活動軌跡、顧客消費習慣等,為顧客提供定制服務、精準營銷,同時也可以根據顧客喜好來為調整店鋪分布、招商策略。
而這只是室內導航大數據對單獨商場的一個最為簡單、直接的應用,如果再擴大一點范圍,知道全國整體用戶的"逛街"偏好,那將意味著什么……似乎顯而易見。
BAT室內導航之爭的競速賽
當國內O2O的發展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網站"就可以完成的事,大家開始將目光鎖定在有財力、也有能力承接起O2O發展的BAT身上,所幸的是,從今年開始,中國互聯網的三大巨頭對于O2O行業的布局也不再遮遮掩掩,而是跳下場來直接肉搏,這也讓我們可以看到國內O2O市場走向繁榮的契機。
就室內導航而言,其戰略地位和商業潛力毋庸置疑,一向是"寧可投錯一千,不可漏掉一個"的BAT三方也紛紛在此布局,試圖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坐擁市場紅利。
首先看一下騰訊,如果你有留意,會發現百度對IndoorAtlas采用的是收購,而騰訊對Sensewhere采用的是戰略投資。實際上,這是騰訊與阿里和百度最大的不同。
或許是由于微信和QQ雙平臺的保障,可以說騰訊是BAT中對"控股"這件事看的最開的公司,因為它們不相信,能夠有什么業務逃脫微信和QQ。即使在O2O領域,騰訊也將其看成自己的商業場景化的主要利器。
而具體到室內導航,除了整體02O大環境的布局策略有待考證之外,微信和QQ能否真的將使用場景變為商業場景,這一點絕對是非常大的難關。畢竟,社交離商業的有一定的距離,而用戶是否能夠接受在使用室內導航的這段時間不適用微信和QQ聊天——要知道,移動互聯網的用戶習慣是非常挑剔也是最為直接的。
如果說《失控》所描述的場景是一個互聯網公司所最為夢想的發展方式,那么毫不諱言的說,它有點像是"烏托邦",開始容易,收場很難。
再來看一下阿里,盡管阿里已經將高德地圖收入囊中,但一方面高德的市場占有率還有限。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2月底,百度地圖客戶端,活躍用戶數超過3億,70%的用戶份額排名首位,高德地圖20%,谷歌地圖5%。
另一方面,高德目前更多的還是在傳統的車載地圖上,并沒有真正的被安裝到用戶的手機里,這對于原本可以幫助阿里網羅商戶的室內導航,在與高德的融合上,會出現裂縫——沒有理由,用戶不開車時用高德去進行室內導航,而且在百度地圖存在的情況下。
所以,阿里想要將室內導航進行無縫對接,甚至說是將O2O發展起來,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提升高德在用戶手機里的存活率和使用黏性,只能說路長且尖。
最后,看一下百度,由于百度的自身對O2O的重視且擁有移動月活過2.7億的百度地圖,便捷的可以將室外導航引入到室內。地圖本身擁有龐大的數據金礦,具有天然的數據、場景基因,與本地化服務相關。上線室內導航后,百度可以將商場、產品、消費者等數據疊加到百度地圖中,從而打造出移動時代最大、最強的LBS平臺,落地百度連接人和服務戰略。用戶也可以直接從家里導航到商場的優衣庫,商業相關性幾乎完美。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百度LBS開放平臺,目前百度地圖日定位請求150億次、支持全球和室內定位服務的同時,3400萬POI數據,超過1800萬優質帶詳情的深度生活POI數據超過百家垂搜網站深度合作,例如去哪兒網、訂餐小秘書等,覆蓋上百個不同類型的大小行業,生活數據的行業覆蓋率業內第一。500萬公里路網數據,服務50萬網站和APP,百度LBS開放平臺可為所有開發者提供定位SDK、地圖SDK、Sug檢索API、以及線路規劃等API服務。百度LBS平臺精度高達1-3米的室內定位技術。
所以,百度在與室內導航的連接上優勢相對明顯,可以形成搜索-室外地圖-室內地圖-商戶的用戶慣性使用鏈條,毫無違和感——這一點也是決定跨界和產業融合中能否成功的關鍵元素,直接與百度的O2O戰略布局相關。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BAT之中,百度在O2O上的緊迫感最強,甚至很難露面的李彥宏都為百度站臺。曾經不止一次的說過,BAT在O2O上的發展,除了紙面上的力量,決心也是最為重要的。
不過,百度的缺點則在于,百度錢包一直沒有足夠給力,這在未來或許會成為百度進一步發展的掣肘,缺少這點睛的一筆。
總結起來看,室內導航已經嶄露出它的頭角,且正在以不可預知的速度向前發展,或許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一些無法預知的因素,但無疑,它所具有的巨大的商業價值和潛力已經開始散發出閃耀的光芒。騰訊投資Sensewhere、百度收購IndoorAtlas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誰又會享受到這一波市場紅利,而誰又能真正的將室內導航價值發揮出來?
比賽才剛剛開始!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賬號“楊君君雜潭”或者添加微信yangjunjun420與作者交流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