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做農村電商:是生意,還是情懷?觀點
京東集團CEO劉強東最近很忙,出鏡率很高,一邊忙著結婚領證,上著娛樂頭條;一邊忙著他的農村電商,上著央視新聞。
農村電商是一塊讓各電商巨頭垂涎欲滴的奶酪,阿里、京東、蘇寧誰都明白在城市電商增速收窄的時候,在政府倡導和推進“互聯網+農業”的時候,廣袤而尚未開發的農村市場對電商企業來說意味著什么——巨大的消費市場!
而作為一個出身農村的生意人,劉強東是不會放過農村而任由競爭對手染指舔食的,這有點臥榻旁邊豈容他人酣睡的霸氣。但對劉強東來說,農村電商真的又只是一樁生意嗎?恐怕還有他骨子里的農村情懷吧。
劉強東做農村電商的底氣
筆者認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時機已到,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日漸完備。2015年初中國的行政村寬帶接入率已達93.5%,農村網民人數也已高達1.87億,此外,“村村通公路”也讓物流鋪進農村更為容易。
其次,是政府的表態和支持,2015年“一號文件”明確強調要“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李克強總理更在不同場合為農村電商站臺。
第三,是劉強東一直引以為傲卻又一直被競爭對手攻擊的京東的“大而全”:覆蓋全國的自營采購系統、倉儲設施和物流體系等等。據他講,京東開展農村電商只是將原有體系向前推進一步而已,并不是重起江山,所以不會對企業帶來多大的投資成本和管理成本。比如,倉庫和物流就在那里,你進不進農村都在那里,何必不向前一步呢!?
第四,應該就是劉強東游說各相關利益方的能力了。他一方面與地方政府簽署農村電商戰略合作協議,廣泛召開各地縣長大會尋求政府資源支持,一方面又用“合作共贏”來招募地方電商平臺和傳統商貿企業緊張的神經,推行利益均沾,這又為京東進軍農村減少了若干阻力。
劉強東用“十萬大軍”撬動農村市場
作為曾經的農村人,劉強東比很多專家和研究者都知道農村電商最容易卡殼的地方在哪里。
中國有蘇南那樣富裕發達的農村,但更多的還是千山萬水間的普通鄉村——青壯年外出打工,留下以五十歲以上中老年為主體的農村消費者和生產者給電商巨頭們出了一個尷尬的難題。如何教會他們接受網購?如果連這一道關口都邁不過去,什么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都只會是劉強東們的自娛自樂罷了。
于是,劉強東就開始在農村的田間地頭尋募一支隊伍,這些人理解網購,頭腦靈活,在農村有人緣也有影響力。劉強東給他們起名為“鄉村推廣員”,并賦予他們多元的任務與角色:首當其沖的當然就是幫助京東打開本村網購市場,幫助村民建立網購習慣,包括手把手指導村民建立賬戶、選購商品、代為支付、最后一公里的送貨上門和處理退換貨需求等等;其次是作為開發者,幫助本村發掘出有市場優勢的農產品和土特產,并在京東上開店銷售,通過農產品進城幫助當地村民增收;而在農村金融的業務推進中,劉強東又希望鄉村推廣員能成為京東的信貸員,以確保村民借貸的低違約率。
劉強東對鄉村推廣員寄予厚望,只要他下到縣城鄉鎮,就一定要與鄉村推廣員見面座談一番。而為了激勵推廣員們多開展業務,他給予的待遇非常優越。京東曾宣稱已有很多推廣員在兼職狀態下的月傭金收入已達到當地的平均水平,還有部分推廣員的月薪上萬——這樣的返利收入說明京東在當地農村的確已開始打開市場,不過這種狀態是否能遍地開花,能否持續,劉強東和他的十萬鄉村推廣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劉強東就這樣撬動了農村市場的凍土,這也是讓筆者對京東農村電商不唱衰的原因。據說有一些在城市打工的年輕人辭工回鄉做了京東推廣員,這是件好事,人口回流至少能緩解農村人口空心化的實際問題,當然也為京東們提供了更加豐沃的市場。據說還有農村無法下地勞動的殘疾青年當上了推廣員,看來,為農民增加就業渠道與機會,這似乎又是劉強東另一個“無心插柳柳成陰”的功德了吧。
劉強東做農村電商,是“生意”,也是“情懷”
回到今年春節返鄉時,劉強東給老家來龍鎮每一位60歲以上老人送了一萬元的紅包,六百多萬的現金支出叫人直呼豪氣。不過,劉強東可能希望人們記住的不是他送村民紅包的事跡,而是京東的農村電商所能帶給農村的紅利。他不僅想讓村里人享受到城里人一樣實惠的消費品,實現城鄉消費公平,更想要村里人能利用電商的力量改變沿襲多年的農副產品生產和銷售模式,實實在在地增收致富。
劉強東很喜歡拿大蒜為例給員工和記者講京東在農產品進城中的作用。大蒜在山東產地以五毛錢一斤的價格收購,但到北京就賣到五塊錢一斤,價格翻了二十倍,因為中間環節太多,每個環節都要加利潤、加運輸和人力成本,加損耗,而且還會破壞大蒜的新鮮度和品質。另外,傳統的農業生產和銷售模式,也很容易造成農產品滯銷以及賤賣現象,給農民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劉強東說,因為市場信息不對稱,因為農業種植太分散,山東的大蒜可能今年暢銷,明年就爛在田里賣不出去了。
所以,在劉強東看來,讓農村電商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山東大蒜這樣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京東首先可以通過自營的農資電商平臺,從其使用的種子、化肥和農藥來控制產地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其次可以利用京東的大數據平臺,提前告知農民城里人對具體農產品,如大蒜,質與量的需求,甚至通過農業眾籌的方式來以銷定產、以銷包產;同時“從田間到餐桌”的產銷對接,砍掉中間環節,讓兩端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同時受益,農民保障和增加了收入,城市消費者也因此減少了農產品消費成本,增進了消費品質和生活便捷度。
劉強東是個生意人,但他的農村情懷又讓他的農村電商更加“合乎情理”,且更接地氣——從農村土地上走出來的霸道總裁顯然更清楚如何把電商帶到農村土地上去。或許,在劉強東心里,期待著有一天上媒體頭條的,不是他跟奶茶妹妹的家事,而是他的農村電商。
------------------------------------------------
本文作者系老胡,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和自媒體(自媒體自媒體公眾號:laohushuokeji或老胡說科技)你的關注和分享是我最大的動力。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