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媒體難望項背,微信在出版業獲獎開創新格局?觀點
從今年初到現在,我在我的微信公眾號 investguru 里累計發表了六十多篇財經和科技內容的原創文章了。我的微信公眾號有幾萬名訂戶.有幾篇文章被多家公眾號和媒體轉載,累計閱讀量估計在五十萬以上.
微信公眾號, 作為移動互聯網上的最大媒體平臺,有兩大優點,讓傳統媒體完全無法望其項背.
第一是傳播速度。電子版的文章,傳播速度遠勝于紙媒,這不用說。微信的出現,使文章通過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途徑,幾秒鐘內在手機上實現二次傳播,傳統網頁也做不到。一篇精彩的文章,幾天內就通過這類二次傳播,在全球獲得幾萬甚至上十萬的閱讀量,這是以前無法想象的.
第二是和讀者的精準互動。公眾號文章讀者,可以幾分鐘內迅速和作者直接聯系上,即時反饋. 作者可以通過讀者反饋提高自己,更正錯誤,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這是以前無法實現的. 和有共同興趣的讀者長期互動,這是一個有理想的好作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
至于微信文章內目前可以增加音樂,語音,錄像,和其它文章的鏈接,其傳播效果更把紙媒甩得老遠了.
為了促進優質文章在微信公眾號內傳播,騰訊引入了原創標志。獲得此標志的公眾號可以得到讀者紅包打賞,收到讀者評論,而當文章被其它公眾號侵權轉載時,也可以很快識別.
作為原創作者,我實際上并不在意他人轉載。我厭惡的是別人轉載時,完全把我的名字和公眾號去掉,甚至刪改標題和部分內容,堂而皇之地把文章竊為己有.
最近微信給原創標志又進一步加了一個新功能: 別的公眾號轉載原創文章時,無法做任何改動,無法加入自己的私貨,微信后臺會自動強迫實現轉載的文章和原文一模一樣。這個新功能,無疑讓大多數原創作者歡呼雀躍.
但是對于原創作者而言,當文章積累很多,如何方便讀者迅速地閱讀過往歷史文章,變得十分重要。現有的微信界面,往后翻查看歷史文章, 閱讀起來還是有些不便.
我計劃在九月底之前,把我過去一年的文章,整理出精華,出版成書,叫做”<王川選集>第一卷”.
之前我有考慮通過傳統紙媒出書,但是有朋友告訴我,公開發行出書, 要找出版社,要掛他的書號出版,價格從幾千到幾萬元不等,還需要編輯,校對和版面設計,把書做的漂亮一點。而且如果有書號,還需要審核,出版時間通常不能保證.
而且關鍵是這類出版方式,印出來的還是紙書,費了牛勁,能夠有幾百讀者就不錯了,印了幾千冊,如果賣不出去,還要自己買回來.
我問朋友,”我就是想方便更多的讀者閱讀,擴大一下影響力. 如果過程繁瑣,還要作者自己出錢,印到紙上的書,傳播效率不高,這有啥意思啊? "
朋友答到, “完全不一樣的。國人還是很好這一口,想想小范圍聚會,你掏出幾本書,說是最近的拙作,請雅正,那簡直立刻無限拔高逼格,一眾人等立刻仰視.”
但是像我這樣智商自信,情商自信, 體能自信和逼格自信的作家,真的有必要舍近求遠,為了迎合幾百人的小眾的逼格需要而忽視對于幾十萬人, 幾百萬人的大眾傳播嗎?對于作者,還有什么東西,比海量的讀者,和眾多中肯寶貴的實時反饋,逼格更高呢?
我后來決定直接自己整理這些文章,做成一本pdf 文檔的電子書,免費發送給讀者。因為我的最終目的,還是讓更多人看到這些文章的內容,有所收獲.
我在小范圍的讀者群內征求贊助商,可以幫他們在電子書前面放幾頁廣告。很快收到了不錯的反響,有三家公司加入.
我突然意識到,微信可以在出版業這塊,開創新的格局.
微信實際上很需要這樣一個功能:讓公眾號原創作者,簡單點擊幾下,一分鐘內,就可以把自己發送過的原創文章,集成一本電子書,方便讀者直接在手機上閱讀,轉發.
微信可以給作者幾個選擇,要么是付費的電子書,可以通過微信平臺發售。要么是免費的,但是需要植入廣告.
再進一步,騰訊可以成為贊助商和作者之間的廣告中介,在這個電子書特定位置植入合適的廣告,然后和原創作者分享廣告收入.
如果電子書是通過微信界面閱讀,那么騰訊可以精準跟蹤有多少人看過或者點擊書內廣告。微信后臺,知道每一個公眾號讀者的地理區域,性別,使用語言,手機型號,再結合相關電子書的內容,這將是每一個追求廣告效果的商家所垂涎的平臺.
對于作者而言,多了一個創收的渠道,自己可以完全專心創作優質文章.
更進一步,微信可以和一些線下出版社合作,讓有特定小眾逼格需求的原創作者,簡化流程, 通過微信平臺直接和這些出版社聯絡印書.
這一切,都將強化微信在傳媒業構筑的生態圈,讓微信對于原創作者更有吸引力,進而鼓勵更多優質的內容流入微信公眾號,形成良性循環.
如果以公眾號原創優質文章為依托的電子書數量迅速積累,那么騰訊有可能擁有中國最大的電子書市場, 這將開創新的出版業格局.
當然,在這些功能出來之前,我還是要老老實實地花幾天時間, 用WORD 來編輯整理我的老文章,再存到pdf文檔,做成一本電子書.
后記: <王川選集>第一卷電子書將于九月底公開免費發行,現在還有幾個版面可以提供給贊助商,詳情歡迎和我(微信號:9935070)直接聯系。
作者簡介:王川,投資人,中科大少年班校友,現居加州硅谷。個人微信號9935070, 公眾號investguru,新浪微博是 “硅谷王川談投資",電郵chuan.wangel@gmail.com, 知乎專欄 “兵無常勢", 財新網博客 wangchuan.blog.caixin.com, 文章表達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對所述資產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