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航:零售生態圈掙扎五年的蘇寧觀點
上個世紀90年代,蘇寧艱難起步,后來分店不斷增加、規模繼續擴大,成了今日的氣候。蘇寧作為中國商業企業的領先者,經營商品涵蓋傳統家電、日用品、百貨、圖書等等,然而其主營業務仍然是賴以起家的家用電器。
一、 國美VS蘇寧 誰的路是對的
所有商業活動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盈利,不盈利的企業只有淪為失敗者。在盈利方面,蘇寧大大不如國美。根據財報顯示,2013年國美連續四個季度實現盈利,而且,其營業額持續上升。但是對于蘇寧而言,第四季度的-2.45%似乎不容樂觀,毛利率也低于同行國美,下降到14.32%,僅從數字上來看,蘇寧的盈利狀況大不如國美。但是,判斷一家大型企業的狀況并不能僅從短時期來看。自從2012年國美總裁黃光裕入獄之后,國美受到重擊,進入前所未有的冬天。而2013年勝于蘇寧只不過是恢復了正常狀態,但是蘇寧一直在緩慢前進之中。蘇寧在盈利方面不如國美,因為選擇不同。國美走的仍然是當初的商品單一化經營路線,而蘇寧走的是多元化經營和種類拓展。如果專注于一個點,自然又快又好,但是要同時兼顧很多方面,自然腳步沉重。國美注重眼前的利益,所以盈利狀態比蘇寧要好;蘇寧看的是長遠發展,成本也高昂于國美許多。兩種方式沒有誰對誰錯,只是經營者的戰略眼光不同。自從國美2012年遭遇危機之后,蘇寧一直是行業內的霸主,至于今后能不能守住這霸主地位,還有待商榷和考究。
二、 蘇寧PK京東 到底還是不如你
五年前,蘇寧擁抱了互聯網,成立了蘇寧易購電子商務貿易平臺。蘇寧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策,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于京東商城的沖擊。2014年12月,蘇寧云商宣布對外開放自己的物流體系,這是向以京東為代表的線上電器商城做出的宣戰。物流,一直是蘇寧不堪回首的過去和難以言喻的痛。根據蘇寧副董事長孫為民的回憶,蘇寧創業之初,物流便是痛點。每當到了銷售旺季,人手不夠的時候,連他都要幫忙運輸搬運。后來隨著規模的擴大,蘇寧不得不開始自建物流,這一舉措使得蘇寧成本增加,募集的資金幾乎全部投入物流建設之中。蘇寧的瘋狂擴張終于從零售業“千年老二”的位子上爬了上去,但是一個叫劉強東的江蘇老鄉卻在暗處默默崛起來了致命一擊。劉強東創立京東商城,只做線上,利用低價格和廣告轟炸、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迅速掠奪市場,蘇寧尚在線下的路子上埋頭深耕,就被這一記悶棍給敲暈了。盡管蘇寧及時成立了電商平臺,然而它的規模還是不如京東,盡管蘇寧有自建物流體系,但是和京東相比完全沒有任何優勢。這幾年,京東的融資也基本上是花在物流配建之上。兩家企業的燒錢之舉實在令人震撼,但是出招方式近乎相同,都是走大規模、高速度的擴張路線,著力點都在物流之上。蘇寧曾想通過給供應商試壓來切斷京東的上線,但是京東很快出手,利用電商走貨快的優勢,用較短的賬期來拉攏供應商,借此精準打到蘇寧的軟肋。由此可見,蘇寧在電商領域的路還很長,還需要大量的精力和耐心的投入,才可以贏來最后的成功。
三、 蘇寧轉型期的陣痛
蘇寧,盈利能力不如國美,線上規模比不上京東,而經營者實在野心勃勃,企圖在線上線下均要做到最好,不得不帶領蘇寧這頭大象進行轉型。由于物價、人力資本的上漲,2012年蘇寧上半年蘇寧關閉100多家線下實體店,快速擴張的模式受阻。運營成本的節節攀升是傳統零售業必須面對的重大難題。而面對線上京東、阿里巴巴這些電商餓狼的威脅,蘇寧CEO張敬東不得不在線下采取補救措施來挽救整體盈利狀態。2011年,蘇寧線下開設Laox生活廣場,涵蓋動漫游戲、玩具模型、家居用品等。線上則像酒類、母嬰、運動等四處出擊,例如2011年5月收購紅孩子母嬰用品。雖然一系列舉措雷厲風行的施展,但是仍然未見成效。作為傳統電器零售企業,蘇寧究竟要如何打好這一場線上戰役,如何發揮多元化的優勢,恐怕連張近東自己都尚未想好。
本文作者:博互網(互聯網+第一媒體,http://bohutmt.com/)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