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需求來源:用戶需求分析的四大要點觀點
許多產品依靠創始人的靈機一動或是個人興趣做起來,但更多成功的產品是需求分析后有的放矢的產物。根據統計,產品開發中40%-60%,的問題都是在制定需求方向階段埋下的“禑根”。
在測試及運營階段發現需求方向的問題,解決的代價是制定需求方向中發現問題的68~200倍。讓產品與市場契合,歸根到底就是產品提供的服務能夠切實滿足用戶的某方面需求。
如何進行用戶需求分析呢?一個適合作為創業項目的需求來源,需要考慮如下這些因素。
1、需求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偽需求
需求應當源自客觀實際,而非主觀臆斷;相比產品經理靈光一現的錦上添花,扎實地滿足既有需求的雪中送炭或許更為可貴。
2、判別需求是否屬于剛需
需求有真偽,而真實需求里也分為剛性需求和非剛性需求(彈性需求)。在互聯網世界,最基本的需求可歸納為對信息的收集、對生產生活資料的獲取以及與他人的溝通交流,于是你可以看到國內的
三大互聯網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正是在這三個領域內分別雄踞一方。選擇剛需作為產品切入點,能夠減少前期項目風險和后期推廣阻力,但面臨的競爭也更為慘烈。
3、研究需求量是否夠大,市場是否夠肥
初創企業的價值取決于自身成長性,也就是“能不能做大”。雷軍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曾經總結多年經驗,稱創業“就是要做最肥的市場”。他投資的W最早做的是游戲門戶,但雷軍覺得這個東西最多只值一億美金, 后來勸李學凌改做直播平臺,果然一炮打響,從游戲媒體的紅海游向了前景更為廣闊的視頻直播藍海。
如何判斷需求是否夠大通常可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先估計目標用戶的基數、消費能力、意愿預算, 再把這些數字通過相乘等方式得出一個大概的數字,并與該行業或近似行業的公開報告進行比對驗證; 另一種則是評估打算進入的市場原本具有多少產值,而你的產品通過提供更低的價格、更長的使用周期等,能提升多少效率、節省多少成本,從而折算出相對于原產值的全新規模。
除了從常識和公開數據出發外,借助網絡上的各類排行榜、捜索熱度等,也能對時下大眾的需求風向做出評估。例如百度下拉框。另外,百度搜索風云榜和百度指數也是了解國內網民需求分布的風向標。
4、衡量需求的變現能力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火速籠絡一批用戶進來,至于盈利模式暫時擱置一邊,是許多早期團隊的態度、可惜門庭若市的表象下卻不一定都能賺得盆滿缽滿。即使市場上一些用戶量較大的產品,也不得不通過各種手段苦苦探尋變現方法。
例如,坐擁數億用戶的搜狗輸入法,作為工具型產品的變現能力有限,主要是通過高價關鍵詞植入和彈窗廣告來獲得收入。為增幅營收,搜狗公司提出了“三級火箭”的產品戰略,即先通過輸入法來推廣搜狗詢覽器,再在瀏覽器中布局搜索和導航入口,繼而提高市場占有率和收入規模。
優秀的團隊找到匹配自己基因的市場需求,在需求分析中尋找適合的市場機會,以此擬定產品方向和發展策略,應當成為每位創業者準各大施拳腳前的第一要務。
原文發表于「引爆點」微信公眾號(Ybaodian)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