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在線教育觀點
隨著全民素質的提升以及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在線教育曾被看做一座埋在互聯網之中的金礦、一只共享熱潮風口上的豬,引來各路資本的角逐,例如BAT,以及傳統教育行業的新東方集團等等。在線教育市場廣闊,橫縱深長,下能深入中小學網校課程輔導,上能開發紅得發紫的企業管理MBA培訓。涵蓋人群從青少年至中年,甚至包括參與老年課程的高齡人群。在線教育以其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節省成本,以及與傳統教育結合的優勢,打開一個互聯網新的經濟增長點。從細分市場的角度來看,我國在線教育之中占比例最大的為培訓教育,其次為基礎教育。在線教育用戶更偏向于使用在線教育平臺,其次是網校。
在線教育發展的瓶頸
然而,被看好的潛在市場卻沒有引來在線教育行業的大規模發展,我國在線教育行業整體規模較小,僅為美國的五分之一。我國教育行業投入的GDP比值僅為3.6%,僅是發達國家的一半左右。而在A股市場,被認可的教育股也不過新南洋、全通教育、拓維信息等不到十個。我國由于技術層面尚未成熟,行業歷史較為短暫,經濟實力尚在提升,導致在線教育在國內尚且處于發展瓶頸期。極客學院的CEO曾經說過:在線教育發展掣肘的原因是只看到了線上,卻沒有看到“教育”兩字。目前,國內在線教育互動體驗性差,無法補足這點相對于傳統教育的缺陷,主要表現為缺少課堂交流氣氛,無法在線和老師交流答疑、討論等等。國內在線教育的盈利模式也較為單一,相對于發達國家,國內在線教育對市場的反應性較慢。而美國等經濟發達的國家,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更為多樣化。當然,這也是長期發展和技術支持的結果。
新思維新技術的不斷涌現
在線教育發展的停滯不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曾經在線教育市場并沒有得到大資本的關注和青睞。近幾年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很多巨頭們爭相在在線教育這塊市場上火拼,百度、騰訊、阿里巴巴進軍在線教育已經不是秘密了。不斷革新技術、創造新型模式,企圖改變在線教育“雞肋”的尷尬處境。為了增強用戶體驗、促進傳統教育和在線教育更好的結合,促使傳統教育培訓機構轉型為在線教育不失為一大良策。因此,許多傳統教育行業的企業也搭建了自己的網絡線上教育平臺。這種模式在帶來了經驗豐富的師資的同時,也能更好地促進互動和交流,是傳統教育和在線教育的雙贏局面。為了進一步開拓市場,不少互聯網巨頭利用自身優勢和客戶黏性,利用已有資源來打造在線教育平臺,吸引大量潛在客戶來接觸在線教育,雖然效果究竟如何還有待商榷,但這種創新的思維模式是很值得互聯網創業者吸取精華的。
共享經濟下的思考
眾所周知,在線教育能夠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便是它所具有的共享精神。只需要一臺電腦、一根網線,就可以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瀏覽到各大高校、名師的教育資源。這種獨特的共享教育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單一性和封閉性,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選擇的機會。互聯網促進了共享經濟的發展,讓我們的思維不再局限,令我們懂得越來越多。作為新時代、新經濟環境下的公民,我們要積極倡導共享精神,在合作和共贏之中不斷進步。
這塊“雞肋”究竟如何取舍?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新興的事物尤其不例外。對于在線教育平臺,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創新之外,還是要保留它的優點。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深入思考新的發展模式才是正道。如果在線教育在未來能夠得到飛躍的發展和完善,對教育的整個行業而言,也是一件無比榮耀的壯舉。
本文作者:博互網(互聯網+第一媒體,http://bohutmt.com/)原創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