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的燈塔在哪里:唯有與場景親密接觸金融
場景,影視用語,指在特定時間空間內發生的,或因人物關系構成的具體畫面,不同的場景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同樣,在當前互聯網金融的各路大軍中,只有滿足了用戶不同的場景需求,才真正有發展的后勁兒。有業內人士甚至指出,互聯網金融的明天就是要跟著場景走,金融服務需要與具體場景直接對接、無縫融合,融入消費、理財、信貸、營銷等多種環節,才能最終走得長遠。
于是乎,圍繞場景建設,各大互聯網金融玩家紛紛出手。
圍繞線下超市、餐館、甜品、面包店、便利店等各大日常消費場景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在跑馬圈地移動支付。而在場景化做得最好的當屬支付寶,其真正掀起了一股場景化浪潮。
而近日,快錢的廣告也亮相頂級足球賽——歐陸豪門馬德里競技與中超新貴上海上港的友誼賽中,成為互聯網金融玩家與場景結合的又一實踐者。
在我看來,無論是快錢與足球賽場景結合,還是支付寶、微信支付的結合場景發力,這都意味著其互聯網金融已經開始向體育等各種不同具體場景滲透。而支付寶、微信,以及基于萬達線下場景的快錢,已經率先發力,有望占據先發優勢。
說白了,場景化就是這些互聯網金融大玩家把金融的門檻降低,將互聯網金融的快捷、便利等用合適的途徑提供給廣大的投資者和消費者,并融入日常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前快錢的互聯網金融已滲透到餐飲、娛樂、百貨等多種場景之中,這次可謂在場景上再下一城,也是快錢在繼上半年全面進軍C端市場后著手發力的又一個互聯網金融場景,這也成為未來互聯網金融角逐的一個落點。
核心的問題是,為什么,各大互聯網金融玩家紛紛與場景相結合?答案就是融合之勢正加劇,不相時而變,就會錯失良機。而他們融合場景的玩法也給眾多互聯網金融創業者們一絲啟示。
一直以來,國內互聯網金融主要圍繞風控、技術和資金多少來做文章。在互聯網金融圈子混跡,每天被層出不窮的新產品擾得眼花繚亂,這個圈子從來沒有像今時今日這樣火熱,尤其在兩會期間,總理的一句“互聯網+”更是添火加柴,把互聯網金融推向了時代的風口。
看看周邊,除了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企業,現在連跑快遞的、賣房產的也都開始搞起了互聯網金融。但其實,和具體的多元化的場景融合才能讓互聯網金融真正撬動消費者。
現實中,2013年-2014年,互聯網金融平臺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激昂到穩定,從業務到風控的階段,互聯網金融之風席卷了傳統金融界,并獲得極大關注。這個階段,互聯網金融的特征更多的表現在“金融”層面,在這一階段。各種P2P等模式的互聯網金融廝殺中,包括BAT、京東、搜狐等解決的是用戶隨時隨地線上進行金融融資、借貸、理財、金融服務等各種“金融”問題。
在未來的第二階段,隨著跨界融合,用戶的需求和流量、金融服務場景日趨碎片化,互聯網金融業態隨之發生變化,更加完善的,更加場景化的互聯網金融體驗乃大勢所趨。
可以說,互聯網金融后時代,不同“場景”的交融,將重塑互聯網金融的產品、營銷、渠道和連接方式,越是跨界的組合(產品或者品牌x場景),越能凸顯互聯網金融的力量。只有真正滿足用戶不同的場景需求,產品即場景,在用戶某個生活環節中(即場景),適時提供其可能真正需要的、以及關聯的產品或服務,便能獲得最大的爆發能量。
其中,價格維度,場景互聯網金融框架里,分享即獲取;渠道維度,跨界即連接;促銷維度,流行即流量,場景引爆品牌,風控維度,各種場景的安全放心使用才是真正的靠譜。
不過,互聯網應用的場景化也需要建立在金融屬性穩健的基礎之上,互聯網金融的場景融合玩法也非一蹴而就,這需要用戶習慣的日益養成和整體產業的日趨成熟。具體何時能有所大成?沒有3-5年時間,很難拿下來。所以,前方,包括支付寶、快錢等玩家們的場景化互聯網金融之路也并不好走。
但好在大方向是對的,它就像一個矗立的燈塔,只要朝著目標行進,哪怕努力一小步,也都是前進的一大步。
總之,國內金融業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各種互聯網金融方興未艾。在第一波金融行業角逐中已經定型。但新一輪的角逐才剛剛開始,前進的路上,傳統對手,包括互聯網巨頭的潛在PK都不可小覷。在整個互聯網金融的江湖中,拉鋸戰還將持續,最終誰能真正擁抱了場景,誰將笑到最后。
------------------------------------------------
本文作者系老胡,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和自媒體(自媒體自媒體公眾號:laohushuokeji或老胡說科技)你的關注和分享是我最大的動力。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