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三星霸主地位,國產手機還需補齊短板自媒體
近年來,國內出現了以中華酷聯、小米為代表的優秀國產手機品牌,坦白說,在智能手機迅猛發展的今天,國內廠商積極布局智能手機領域不足為奇,因為這一市場目前仍未飽和,且發展空間巨大。
在國產廠商相繼崛起后,有關顛覆三星智能手機行業霸主的言論甚囂塵上,但國產廠商真能如愿以償嗎?在筆者看來,這樣的說法有些草率。
首先,國內品牌之所以能占據一席之地,基本上都是靠價格戰、走低端路線來贏得市場,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并未形成。再者,三星與國產手機品牌的競爭重合度高,同時在營銷體系、核心技術、產品線等層面上,國產手機也明顯處于劣勢。因此,國產手機要想挑戰三星手機的霸主地位,就必須在短板方面苦下功夫。
短板一:全球營銷能力弱
不可否認,國產手機廠商花樣迭出的營銷手段更接地氣,更是適合中國消費者,某種程度上已經超越了三星。但,這僅限于中國市場的戰術層面。如果上升到全球營銷體系,國產廠商的弱勢便一覽無余。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家國產品牌能夠具備像三星一樣的全球營銷能力,無論是歐美、亞太或是非洲、拉美市場,三星手機可以輕松地出現在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盡管國產手機廠商紛紛“出海”,但其所能影響的范圍實在有效。如小米剛剛進入印度市場,華為的海外影響更多以歐洲為主,聯想雖然擁有Moto能夠進軍全球,但背后不知要付出多少代價才能成功。
總而言之,國產手機廠商的影響力更多的局限于中國和部分海外市場,并不具備短期取代三星的實力和可能。因為區域市場的強者,并不能成為真正的全球老大。
短板二:缺乏核心技術
三星通過進軍曲面屏向外界展示了其強大的技術儲備,這也說明,手機行業未來仍然是以技術為驅動,誰能掌控技術制高點,誰就能在競爭中獲勝。相反,國產手機廠商在核心技術層面仍存在較大的差距,由于沒有核心技術,只能靠組裝配件來做產品,產品并不具備核心競爭力。
而三星不僅擁有全球一流的技術,其產業鏈也相當完整,覆蓋至芯片、顯示屏等多個領域,完整的產業鏈不僅能對三星手機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支撐作用,也為三星帶來了更多元化的盈利途徑,甚至連三星的老對手蘋果也與其在顯示屏、芯片等領域有合作關系。
在回到國產手機的問題上,近年來我國正在提倡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轉型,而要實現中國智造,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加快技術創新,提升企業技術層面的競爭力。在這種趨勢下,國內的手機制造商也應當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技術創新層面,因為技術創新才是推動中國智造深入發展的核心助推力。
短板三:缺乏高端產品
除上述兩點之外,國產手機缺乏高端產品,這也是他們的一大短板,由于缺乏高端產品,國內廠商無法占據高端市場,在與國外手機品牌的競爭中也吃盡了苦頭。
高端產品對手機廠商尤其重要,一方面,高端產品代表一個企業最頂尖的技術實力和制造工藝,如果沒有高端產品,企業如何證明自己的實力比其他廠商強?另一方面,高端產品的利潤率更高,在經濟持續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有能力購買高端手機,這一塊市場對手機廠商而言無疑是個香餑餑。
以國內為例,3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場幾乎被三星和蘋果壟斷,國產廠商尚無能力在這一區域獲益。雖然包括華為、VIVO、OPPO等已經立足3500元價位,但這并不意味著國產廠商能夠從中分食蛋糕。沒有高端明星產品的廠商,很難成為知名的國際品牌,挑戰三星也就成了口號。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手機在銷量上也是相當驚人,在2015年第二季度仍然以26.8%的市場份額占據全球手機出貨量首位,國產手機則根本不在同一量級。三星手機銷量的背后,是綜合實力的體現,國產手機顯然還處于入門階段。
通過上面的幾點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國產手機未來發展仍然任重而道遠,要想挑戰跨國巨頭的霸主地位,必須補齊上述短板,否則沒有成功的可能。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