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才競爭,創業者想成功必須做好壟斷創投
在之前的商業邏輯里,競爭是一個很常見的詞,大量創業書籍都在闡述一個問題,即創業者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脫穎而出。但越來越多商業奇跡都在告訴大家一個更正確的答案,那就是創業者想要成功必須要做好壟斷,那些義無反顧加入到競爭中的企業往往都會以失敗告終。
在硅谷創投教父、PayPal創始人彼得·蒂爾與其學生合著的《從0到1》這本書中,作者將企業成功來源于壟斷寫的十分透徹。在開口閉口如何競爭的商業時代里,這一理論振聾發聵,讓很多創業者開始反思壟斷的積極意義,探討壟斷的重要性,以及在巨頭林立的商業時代小企業如何從夾縫中找到壟斷位置。
壟斷:讓創業者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和金錢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在《從0到1》中彼得·蒂爾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美國航空公司每年可創造數千億美元的價值,服務幾百萬乘客。2012年的營收和利潤數據顯示,美國航空公司出售的飛機票均價178美元,但每張飛機票只能給美國航空公司帶來37美分的利潤。創造價值不過是美國航空公司三分之一的谷歌,2012年只創造了500億美元的價值,卻從中獲利21%,利潤率是當年航空業總和的100多倍。另一個數據更有代表意義,谷歌市值是所有美國航空公司市值之和的三倍多。
這看似非常不合理的現象背后,是壟斷的力量。美國航空公司和谷歌的區別是,航空公司之間競爭激烈,谷歌卻在搜索引擎領域一家獨大。所以美國航空公司在完成利潤時要考慮到同行們怎么做,并要做出對策甚至不惜犧牲收益,在激烈競爭下,美國航空公司雖然創造數千億美元的價值,卻并沒有獲取更多的利潤,更妄談對產業的顛覆了。相反,在搜索引擎領域沒有對手的谷歌,除了很輕松的賺取高額利潤外,還推出了諸如GoogleGlass、Android、谷歌錢包和自動駕駛汽車等一系列的戰略性產品。
在中國,百度在搜索引擎領域的壟斷地位,騰訊在即時通訊領域的壟斷地位以及阿里巴巴在電子商務方面的壟斷地位,讓它們成為中國互聯網BAT三巨頭,正因為在某個領域的壟斷,讓它們開始在更多的戰略性產業上加大投入,而另一些深陷競爭中的企業,比如一直未能在某個特定領域占據壟斷地位的搜狐,在移動互聯網端喪失安全市場絕對占有率的360以及主營業務圖書競爭慘烈的當當網目前市值一直不振,都在告訴大家壟斷的重要性,囿于沒有源源不斷的壟斷利潤支撐,一些在競爭中掙扎的企業大多數無暇顧及那些能夠決定企業未來生死的戰略投資。
另一方面,今年互聯網多個領域的合并潮也從側面印證,壟斷的重要性已經成為共識。今年1月,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合并;4月,58同城和趕集網合并,除了這兩例真實的合并案例外,合并傳聞也開始增多起來,在線視頻行業傳出優酷土豆將要和愛奇藝合并,在線旅游業攜程和去哪兒也傳出合并緋聞。社會對于這些合并和傳聞有著不同尋常的關注,其實這些合并都意在通過強強合并去壟斷市場,節省掉因為競爭而浪費的時間和金錢,騰出手來在這個大變革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巨頭陰影下創業者如何壟斷:顛覆創新、差異化、掛靠巨頭生態
現在的商業世界可以很清晰感覺到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現象。以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以及新晉的小米,都在瘋狂的通過內部孵化、占股、吞并等手段來擴張自己的生態地盤。從電子商務、搜索引擎、即時通訊,到在線視頻、在線旅游這些互聯網傳統領域,到在線出行、應用分發、移動支付甚至智能硬件等移動互聯網新興領域,背后都有巨頭們的影子。對于中小創業者來說,在這樣的商業環境下,做到壟斷真是件非常不易的事情,但并非沒有解決辦法。
在巨頭陰影下,創業者的創業空間其實很大。巨頭們的生態戰略大多數是圍繞主營業務布局,很多投資都是為了鞏固自己主營業務的壟斷地位,而且由于體量太大并不能專注更多的市場,這些都是創業者達到某領域壟斷提供了有利條件。
首先,創業者壟斷法寶是顛覆式創新,是最好的一種達到壟斷方式。通過發掘市場中被人忽視的市場,或者在技術方面的顛覆式突破,這都是壟斷的捷徑。在中國的這些創業企業里,靠顛覆式創新從小做大的最有名的案例是“今日頭條”這款新聞聚合類APP,在新聞聚合類APP普遍利用編輯推薦為主要形式來做內容的當下,技術出身的張一鳴推出了這款技術型——而非媒體型——的個性化數據分發產品。先不談論“今日頭條”涉及的版權問題,這個技術改編新聞推薦的新方式獲能夠得成功,在綜合門戶相繼推出主打的新聞客戶端的背景下,仍能將“今日頭條”的估值做到5億美元,這不能不說是顛覆式創新的神奇魔力。
其次,做差異化服務。我們知道顛覆式創新并非輕而易舉,它需要創始人和其團隊在技術上或產品思路上有很高天賦,而對大部分創業者來說,大家還是普通人。所以,如果做不到顛覆式創新,就做差異化服務,通過深度垂直,壟斷被巨頭無法滿足的利基市場也是不錯的選擇。以陌陌為例,在微信和QQ占據移動即時通訊全部市場的情況下,陌陌脫穎而出并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市值一度高達30億美金,這就是陌陌在巨頭占據對優勢的領域尋找到差異化市場的功勞。此外,唯品會、聚美優品以及1號店等企業都是在巨頭顧及不到的差異化市場尋求成功的經典案例。
最后,如果做不到顛覆式創新以及差異化服務,掛靠巨頭生態也是選擇之一。現在無論是阿里巴巴、騰訊還是百度都在開放自己的生態,與更多中小企業合作,即完善了自己的生態體系,又做到雙贏。這里面比較出名的是美麗說和蘑菇街,憑借早期為淘寶做電商導購積累的用戶和資本,兩者后來相繼獨立,估值都在20億美金上下。在“2014世界互聯網大會”跨境電子商務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分論壇上,馬云說,阿里巴巴要做什么?要培養更多的京東,并且讓這些公司賺錢。2011年,馬化騰也曾宣布騰訊要打造一個規模最大、最成功的開放平臺,扶持所有合作伙伴再造一個騰訊。巨頭需要聯盟,只要你能夠滿足巨頭的某方面的需要,壟斷了和巨頭合作的機會,也是一種成功捷徑。
想做壟斷切忌跟風:人人都看見的機會不是真機會
現在中國創業大潮中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追求熱點,瘋狂的跟風熱門領域。按照正常邏輯,因為熱門所以賺錢會很快,跟風創業容易成功。事實并非如此。越是熱門的領域競爭越激烈,除非你發現了熱門領域別人沒有意識到的“創新模式”或“前沿技術”,僅僅是因為熱門所以跟風創業很容易成為炮灰。
目前最為代表性的就是智能硬件的創業潮,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智能硬件潛藏的市場機遇被無限放大,導致越來越多初創企業進入智能硬件的制造,但可惜的是它們的創業驅動力來源跟風心態,而非自己在這個領域某方面有獨到的優勢。
以曾經火爆一時的團購創業來說,當年團購市場曾出現千團大戰的熱潮。自2010年初中國第一家團購網站上線,到2011年8月,團購網站的數量已經超過了5000家。其中,不乏各大門戶網站的加入,也有新生的團購網站,新浪、騰訊、開心網、人人網等平臺型互聯網公司也先后進入到團購領域,團購幾乎已成為互聯網公司的標配功能。
但大潮過后,只有美團、糯米還有窩窩團幾家生存下來。想要加入熱門領域,你需要具備兩大條件,一是強大的融資能力比如美團,二是在某方面有其他公司無法復制的優勢比如河貍家。其實這和壟斷決定成功論有很大的關系,融資能力強大可以讓你用資本的力量消滅對手做到壟斷,而某方面的強勢無法復制也是建立競爭壁壘達成差異化壟斷做強自己。
壟斷決定成功這一商業邏輯因為《從0到1》而引起大家思考,其實這只是對此前商業的總結,只不過,以往的創業者被灌輸的更多是如何在競爭中獲勝,而壟斷決定成功論從一個更清晰的角度將創業者成功之路描繪出來。中國轉型期常常有人喊打破西方科技壟斷,可見壟斷的力量和影響力。作為一個渴望成功的創業者,只要你發現了壟斷的鑰匙,你離成功也許就只有一步之遙。
本文首發《創業天下》雜志,轉載請注明。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