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論戰!市場到底看重VR哪些特質VR
VR即Virtual Reality的縮寫,中文譯為“虛擬現實”。近年來,VR的概念不斷升溫,三星、谷歌、微軟、索尼、HTC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殺入VR市場,甚至催生出許多商業神話。 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虛擬現實硬件制造商Oculus;暴風影音上市之后,虛擬現實設備暴風魔鏡出力甚多,連續30天左右的漲停,市值超過優酷土豆;E3上VR設備廠商大張旗鼓地造勢……
就連愛奇藝、樂視等也摩拳擦掌準備進入,一股VR熱潮正在席卷全球。而身為不同角色,對VR的認知也大有不同。接下來,不妨從風投、從業者、用戶等角度,看看他們對VR持有怎樣的觀點。
風投:VR市場遠未觸碰到天花板
對于風投來說,他們往往并不看重新生事物現在的市場狀況,而是全面評估其發展潛力,及未來全面普及的可能性。從這一角度看,VR無疑是一顆好苗子。就其應用范圍看,不僅僅局限于日常認知中的視頻、游戲等行業,在教育、醫療、購物、娛樂等領域,都有大放異彩的機會,甚至已經開始在某些領域滲入。
而在未來發展空間上,VR將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既有Oculus Rift這樣的高端旗艦產品,也有暴風魔鏡價格較低的低端產品,中間還有多款價位中等的相關硬件設備,完全能夠像智能手機那樣針對不同消費群體而有目的地進行營銷。在未來數年乃至十數年內,VR市場都不會觸碰到天花板。對于風投來說,殺入的時間還算比較充分。
啟斌資本投資總監蔣利平就認為,雖然目前VR產業處于發展初期,產業鏈條的缺失需要一個長期完善的過程。但VR前景是所有投資人所看好的,甚至將成為一種新的社交方式。風投需要注意的是,雖然VR未來大有可為,目前進行投資也可以帶來超額回報,但一定要謹慎。據了解,已經有風投被所謂的VR硬件創業團隊“忽悠”。
更重要的是,VR設備最關鍵的就是核心技術。如果核心技術不過關,風投就應該小心行事。實在想在這一領域摸爬滾打,不妨從VR設備的周邊產品做起,逐步壯大,免得一賠到底。
從業者:沒有真本事的,只能“打零工”
VR潛力如此巨大,自然會引來大批從業者。據不完全統計,國內VR硬件創業者有近百家。數量之多,讓人乍舌。但可惜的是,國內幾乎很難看到高端VR設備,基本都是99元乃至199元的最低端入門級產品,并且是搭配手機而存在。這就導致國內從業者陷入一個怪圈,只能憑借低價去開拓市場,無力向更高級的市場殺入。
從根本上來說,這是因為國內國外VR市場環境的不同。國外從業者往往是以技術為先,然后再根據核心技術來研發VR設備。而國內從業者由于資金的匱乏,只能從用戶需求出發,滿足小眾群體的需求,以便先讓自己存活下來。
更對國內從業者不利的是,巨頭紛紛殺入VR市場,讓他們的處境更加艱難。原來不想為其他企業“打零工”,但受限于核心技術并不強大,制約著團隊的進一步發展。對他們來說,VR市場未來很美好,但現實卻很殘酷。一旦不能打動風投,就只能自己熬下去。熬不到見到曙光的那一天,就只能默默離場。
用戶:不關心研發,只關心最終效果
用戶對VR產品要求很簡單,他們根本不想看到各種亂七八糟的技術、參數,只關心最終的虛擬現實效果能否達到預期。就目前來看,還沒有一款VR設備能夠保證不讓用戶出現眩暈感和不真實感,要走的路還很長。
但可惜的是,VR設備的不成熟,讓用戶很難解囊去購買。但越沒有用戶購買,VR從業者就越缺少資金去革新技術,相關內容商也會懶得去更新配套的VR內容。于是,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中。用戶不能被強迫,VR從業者就只能自己去解決問題了……
寫在最后:
VR市場的潛力有目共睹,但現在卻有不少缺憾。風投、從業者、用戶正陷入一場甜美而又糾結的熱戀中。究竟什么時候能“修成正果”,還是得靠時間的威力。(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轉載,請聯系QQ:102927545 ,并注明出處
科技新發現官方微信公眾號:kejxfx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