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RoboCup看機器人發展 未來就在眼前自媒體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國仁
有機器人領域的世界杯之稱的RoboCup大賽這兩天在合肥舉行,作為主要贊助商,英特爾則同期主辦了一場圍繞機器人產業的峰會,請了一票業內專家、大學教授和當紅的創業者們,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也到場觀摩。
再加上峰會現場外就在如火如荼地舉行的RoboCup賽事,借此也是好好腦補了機器人產業的方方面面。當你站到產業里去機器人產業發展時,會感受到,未來就在眼前。
所以不妨跟隨我的思路,來梳理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這里面融合了多位演講嘉賓的干貨內容。
一、RoboCup是怎么回事?
RoboCup是由世界機器人聯合會在操辦,據現任聯合會主席Itsuki Noda講,今年是第19屆,過去18年做了很多機器人相關的事。主要在AI(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個領域做了很多發展。人工智能主要發展大腦的思維,之前這兩個領域的研究是分開的,現在讓這兩個領域的研究進行結合。
上一次這個賽事在國內舉行還得追溯到2008年的江蘇,合肥市人民幣政府副市長王翔也聲稱,合肥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機器人產業集聚區,這次也確實看到了科大訊飛等為代表的一批本地公司產品展示。
在RoboCup比賽現場,看到了各種不同規格的機器人比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別看是一些機器人在踢球,但動作靈敏,而且萌態可掬,特別是基于NAO機器人平臺開發的人形機器人,小碎步跑起來踢球。
二、機器人行業都有什么?
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也是這次2015世界杯機器人大會的秘書長,據他講,2014年工業機器人銷量22.5萬臺,同比增長27%。而中國已經連續2年成為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與多位業內人士交流,得到一個基本分類是,目前智能機器人主要是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性機器人兩類,其中服務型機器人又分為企業商用和個人家用兩類,在服務型機器人里面,目前應用還是商業應用居多,但最容易吸引起大眾關注的還是個人或家庭用的服務型機器人,這類里面,又有人形機器人和非人形機器人之分,人形機器人比如NAO、Pepper、優必選Alpha機器人都可歸為此類,也是最近比較熱門和關注的一類。
三、機器人的市場概況
“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已經有了30多年,過去30多年機器人也是在不斷變的聰明。”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英特爾物聯網工業和新能源部門總經理倪健安如是說,他的主要職責是帶領團隊開發未來新技術。
倪健安認為,新一代機器人的愿景是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生活的方法。隨著機器人的計算能力增強,機器人可做的事情會更多;現在開箱即用的機器人也開始出現。
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市場集中在這四個國家:中國、日本、美國、德國,這也是世界機器人發展的4個根據地,占全球銷量的70%,2014年機器人銷量增長了24%。
日本和德國在自動化上有了很長時間的發展。而從中美兩國的角度來看,服務機器人的發展,會改變更多行業。機器人市場增長,從出貨量來看。亞太地區的機器人增長高于全球24%的復合增長率,亞太區的主要銷售來自中國。
市場增長需要生態系統通力合作。目前中國機器人產業生態系統分布在服務、教育、工業界,生態系統已經很成熟。
四、機器人技術發展的四個關鍵技術
機器人發展的的四大關鍵技術為:計算、視覺、語音和驅動。
計算(效率最重要)包括認知、理解、識別、感知,這是從上到下的幾個發展階段。這也是Intel需要努力推進的技術發展方向。
視覺(3D攝像頭),英特爾在視覺上的投資,主要是在攝像頭方面。通過3D攝像頭和聲感技術,去更多地感知世界。精度、距離還有很大提升,同時,成本還有很大的降低空間。
視覺(分析和認知):視覺計算引擎,包括矢量運算、專用加速器、最優化數據流、標量和浮點運算等幾方面。
語音:語音識別、自認語言處理到可理解的響應。
驅動方面:集成度、性能和精細度控制,主要在這三方面的突破。
倪健安在其演講的環節,還邀請了ROBOTIS,一家主要做驅動器的機器人公司現場演示,十幾年的時間,他們發展了很多代的類人機器人開發平臺。
這家希望通過其開放的類人平臺(Open Humanoid Platform)成為機器人的橋梁和渠道的公司,主要供應名Dynamixels Modular的驅動器。
中科大的機器人專家陳小平則分享了他們的一個研究成果通過12個感知攝像頭,來分析機器人如果量產后功能的一致性。他開玩笑稱,互聯網從92年在美國開始普及,到2022年就30年了,按照30年河東30年河西的說法,機器人在未來7年,創業和創新的模式將要被顛覆。
五、機器人的概念也許比我們想象的廣得多
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與工程學主任楊強從互聯網+到+人工智能的角度談了他對機器人的看法,把機器人的定義擴展到我們能看到摸到的機器人實體,也許一個利用大數據分析的軟件功能、搜索引擎,都可以算是機器人,他甚至舉了微信朋友圈廣告的例子,通過對每個用戶建模,來完成推送針對性用戶的選擇。
人在不斷地進行人與人的連接,人與服務的連接,這是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通過理解個體(通過語音、圖像、產品推薦、不同方式的學習)、建立本人物關系、喜好、行為的圖譜和知識庫。以此滿足推薦、搜索、傳播和整合。目前應用的領域很廣泛,包括醫療+AI、金融+AI、教育+AI、交通+AI。
納恩博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王野則提到,從做平衡車開始考慮做服務機器人。并認為計算機的下一個時代,就是機器人時代。
六、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能的三大趨勢
曾任百度大腦計劃負責人的余凱,剛離職不久,并創辦了地平線機器人公司(Horizon Robotics),他所在做的事情是構建機器人時代的大腦。即推出一個更適合機器人使用的芯片平臺。
在他的認識中,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感知、理解和決策。所有機器人在做的事情也離不開這三個步驟和關鍵點。他所要做機器人大腦芯片,將會體現為云+端結合的形式,前端偏感知,云端偏認知。可以滿足計算實時性要求、計算的便捷性、同時降低帶寬、保護用戶隱私。
另外余凱也總結了目前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能未來5~10年的三大趨勢:
所有設備都有應該有智能傳感器,所有設備都有云端的大腦,所有設備都應該連接人和服務。
硬件APP化、APP硬件APP化,所有設備都會變成一個廣義的機器人,具備感知、理解和決策的功能。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智能硬件第一媒體,行業必讀!專注報道全球智能硬件創業者和產業鏈;為創業者,連接智能硬件生態,走到風口去看豬。已有智能硬件創者、投資人10萬+忠實讀者。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