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信用存刷分漏洞,風險或傳導至P2P行業?金融
近日,一則關于芝麻信用可以刷分的報道讓筆者驚呆了。利用芝麻征信體系的漏洞,用戶可以相互刷分,變相惡意提升芝麻信用分,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解決,芝麻分的水分會越來越高。而眼下,已經有不少P2P平臺牽手芝麻信用來做風控,芝麻信用水分背后的風險勢必會傳導至P2P行業。
芝麻分可以“刷”出來
《證券日報》報道稱,在一些社交平臺、微博或者論壇上,許多人打出了幫助提高芝麻信用評分的廣告,用相互轉賬的方式刷分。而筆者通過搜索發現,一些qq群里,也有人操起了這種業務。
實際上,刷分過程十分簡單:甲給乙轉一筆錢,乙收到賬款后立即將款項原封不動轉回給甲,反復在多個二維關系操作,通過不斷的轉賬增加交易活躍度和監管更廣泛的人際關系得分。這些“刷分黨”中的不少人目標都很明確:通過高分數獲得在支付寶花唄上的高額信用借款額度。
更可怕的是,相互轉賬只是“刷分黨”的第一招,還有更厲害的。支付寶9.0版本已于日前上線,利用該版本中的新功能——好友借條也能刷分:和相互轉賬一樣,“刷分黨”相互“借錢”,然后及時“還錢”,反復操作從而提高芝麻分數。
我們知道,芝麻信用評分系統主要是從用戶信用歷史、行為偏好、履約能力、身份特質、交易活躍度及人脈關系等多個維度來進行評估計算的,其數據來源于阿里旗下各電商平臺的交易數據、螞蟻金服的互聯網金融數據,以及合作機構的數據。其中,部分數據和信息,用戶可以自主提交讓芝麻信用的評分系統獲取。
顯然,“刷分黨”就是利用芝麻信用評分系統的漏洞,通過自主增加交易活躍度、改善人際關系、突出履約能力來提高自己的信用分數。
風險危及P2P行業
目前,芝麻信用方面并未就此事作公開說明,更未承諾針對系統漏洞進行技術改善。對于財大氣粗的阿里說,或許這只是小事一樁、不足掛齒。然而需要注意到的是,眼下的芝麻信用已經不是阿里一個人的那么簡單。
拋開與芝麻信用合作的銀行不說,如今的P2P行業中,也有一大波平臺與之“牽手”,目的就是相互合作加強風控。筆者注意到,接入芝麻信用的P2P平臺,對芝麻信用數據的應用主要在兩個層面:以銀湖網為代表的平臺,按照芝麻信用的評級措施,進行信用評估以及貸后追蹤,從而減少借款違約的風險;以信融財富為代表的平臺,利用芝麻信用分,開展純線上、純信用小額借款業務。
P2P平臺牽手芝麻信用的原本初衷是為了降低借款端的風險,但正如筆者曾經刊文所言,參考了諸如社交數據、電商數據等大量沒有金融屬性、缺乏驗證性、弱關聯數據的芝麻信用,其可靠性本來就有爭議。而眼下,如果評分系統存在漏洞導致用戶信用數據水分太高,其可靠性則進一步降低,如此,P2P平臺與其合作加強風控的夙愿恐怕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因而,在筆者看來,如果芝麻信用的漏洞繼續存在,這種風險勢必將會傳導至P2P行業,前者對P2P行業的滲透越深,這種風險就越大。
“我們做信貸業務,風控方面是結合芝麻信用數據和我們自己的風控模型數據來綜合考量,芝麻分的權重為35%至50%。”談到風險,信融財富相關負責人對筆者表示,考慮單方面數據的局限性和不完全可靠性,他們的做法是將第三方征信數據和自己的征信數據相結合。
在筆者看來,在目前國內征信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P2P平臺做分控,依靠單方面的數據遠遠不行,在運營成本允許的情況,同時接入多方征信數據,多角度參考、衡量或許是應對借款端風險的應急之策。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