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零開始運營一個P2P平臺金融
近日,致力于P2P網貸行業外圍服務的盈燦集團宣布獲得億元B輪融資。在恰逢行業動蕩之際,盈燦集團能獲得VC機構的青睞實屬不易。
經過4年的運營,一個專屬盈燦集團特有的互聯網金融生態圈服務體系已經初步成形。目前共有“盈燦系”7個板塊,分別為網貸之家、投之家、盈燦資產、盈燦科技、盈燦咨詢、蜜蜂數據(云征信)、融之家。
七大板塊各有所長,又各自扶持。應該說,良好的生態體系是盈燦集團從默默無聞到萬眾矚目的關鍵所在。鑒于此,我們不妨往深里探討一下,如何從0開始營運一個P2P平臺。
口碑是根基
對于一個P2P平臺來說,口碑就猶如房子的地基一樣重要。地基不穩房子就會塌陷,口碑不好平臺也就無人問津。
自2007年國外網絡借貸平臺模式引入中國以來,國內P2P網絡借貸平臺蓬勃發展、百花齊放,形成了國資系、銀行系、保險系、民資系四大派別,幾千家P2P平臺足以讓用戶眼花繚亂。如何脫穎而出,如何讓用戶第一時間訪問,靠的就是口口相傳。如何做到口口相傳,關鍵就是口碑。
其實,理財與購物類似,品牌的力量不容小覷。好的品牌不單單是地位、檔次的象征,更多的是其權威性和安全感。一個P2P平臺的口碑,主要體現為平臺的信譽和資金的安全。
首先,切忌虛假宣傳,惡意營銷。很多新生P2P平臺為了在短時間內聚集人氣,專門制造一些莫須有“貼金”新聞,比如在銀監會辦公、國有銀行監管等。這不僅破壞了行業發展秩序,而且喪失了自身公信力。虛假炒作一旦被揭穿,負面形象就會根深蒂固。
其次,強化軟宣傳,提高知名度。一方面,積極投身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公益事件,借助社會公共關注度,提高自身點擊率。另一方面,深挖附加服務。不但要提供投資產品,更要提供業內新聞、評級、論壇等附加服務。直觀來看,附加服務提升了用戶體驗,本質則是收買人心。
用戶是命脈
作為一個專業的P2P平臺,一定要清楚自身用戶群體的特征。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P2P用戶群年齡集中在25-40歲之間,一般來自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或二線城市,行業多以互聯網或者金融行業為主。同時,P2P用戶與股市用戶存在重疊。
毫不夸張地講,P2P用戶群不僅具有一定的金融專業理論知識,而且投資理財實戰經驗豐富。這就要求P2P平臺必須具備較高的服務標準,才會獲得用戶的認可。
首先,強化網站建設。根據業內行情,實時更新網站內容,產品設計、頁面頁面UI設計,只有網站讓人感覺專業、安全,用戶也就越容易注冊。
其次,重視用戶體驗。一方面,要保證用戶擁有良好的投資體驗,即產品具備高收益和低風險,并且能按照承諾本息到賬、不逾期、不壞賬。
另一方面,要保證用戶擁有良好的售后體驗。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投資老手,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新問題和新困難,要想高效解決問題,就必須打造一支專業的客服團隊。客服售后處理問題的能力越強,越能贏得用戶的認可。
有別于其他互聯網領域,P2P用戶間的彼此影響是被放大的。一點點好會被投資者瘋狂傳播,一點點壞也會被投資者瘋狂傳播。在涉及財富的領域,用戶的感受至關重要。
風控是保障
2013年國內P2P平臺噴井式爆發,不料在2014年卻迎來倒閉和跑路潮。在風險高發期,部分老牌平臺、知名平臺也出現了嚴重的兌付危機。可見,再好的口碑和信譽也都抵擋不過風險的襲擊,一筆壞賬就會導致平臺元氣大傷,甚至銷聲匿跡。
P2P風險控制除了國家和第三方監管外,更多需要平臺自身樹立自律意識。
首先,保證信息透明和真實。項目真實性、資金去向、借貸方匹配度、數據的清晰度,都是影響P2P平臺風控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這些信息在陽光下暴曬,才會避免“拆東墻補西墻”。
其次,不觸碰資金池。盡管國家政策明令禁止,P2P機構不能持有投資者的資金,不能建立資金池,但是部分平臺還是私自將大量資金儲備起來,靈活運轉,進行二次投資或放貸。一旦遇到期限錯配或者用戶擠提,私建資金池的風險就會爆發。當平臺無法及時抽調資金應對時,就會面臨崩盤的危險。
第三,遠離配資業務。目前,部分P2P平臺不僅做網絡貸款,還將股票、期貨的配資業務搬到了線上。這些所謂的P2P新玩法,其本質已經遠離了P2P行業的初衷。從風險后果來看,這些新玩法和大搞資金池、期限錯配無異。
作為中國金融的新高地,P2P行業的挑戰是相當大的。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不急功近利,不高估自己,與同行共建共享風控機制,是P2P平臺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
當然,面對行業洗牌和國家政策的支持,P2P平臺也應趁此抓住風口的紅利,創新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其一,深入村鎮,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中國互聯網巨頭已經開始向農村發力,P2P行業走向村農也是大勢所趨,城鎮化進程能夠促使P2P迎來新高峰。
其二,打造垂直專業化網貸平臺。縱觀國內P2P平臺類型,多數以服務企業為主,信用消費為輔。網貸平臺的垂直細分是國內P2P行業即將進入的新高地。個人消費信貸平臺、中小企業貸款平臺、學生貸款平臺、房地產貸款平臺等垂直平臺都亟待開發和建設。
從0開始營運一個P2P平臺絕非易事,更不能一蹴而就。在遵從國家監管的前提下,自身的塑造更是不可缺少。品牌口碑、網站健身、平臺信譽、用戶體驗、客戶服務、風險控制,一項都不能缺,一項都不能軟,更要投身征信體系的建設中,肩負起應有的行業使命。
【每篇覆蓋100萬人的科技評論,微博@互聯網分析師于斌,微信個人號117821818,訂閱號『互聯網分析師于斌 ityubin』『互聯網金融新聞資訊 jrxwzx』『張巧忠 qiaozhong1206』 】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