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市場需要Apple Watch的復活自媒體
7月10日,2015奇點創新者大會在北京拉開帷幕,華米科技創始人&CEO黃汪參加了此次大會。截止到 2015 年 6 月 10 日,小米手環總出貨量突破了 600 萬枚,僅米粉節一天賣了 20 萬小米手環。華米科技用不到一年時間,成為了中國最大、全球前三名的智能手環及互聯網服務公司。
今年6月,可穿戴設備制造商Fitbit以68億美元估值在紐交所正式IPO,這一消息轟動了世界各大媒體,它的成功上市也給一直不慍不火的可穿戴市場帶來新動力。
然而,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報道、此前“果粉”瘋狂追捧的AppleWatch卻迎來冬天。根據最近的一份第三方機構調查報告顯示,目前蘋果手表在美國的銷量已較上市初期下滑了90%。
回顧今年上半年可穿戴市場,可謂是爆炸式的發展,小米的異軍突起,Fibit的成功上市,讓可穿戴領域迎來了新的機遇。然而,曾經被賦予可穿戴領域顛覆者使命的AppleWatch讓人大跌眼鏡,這也使得可穿戴市場的前景日趨模糊。其實,要想引爆可穿戴市場,還是離不開AppleWatch的復活。
小米手環600萬銷量也掀不起巨浪
去年7月,小米年度發布會上推出小米手環,定價79元。到今年3月,小米手環銷量開始猛增,單月出貨量超過100萬,截止到6月30日,總銷售量突破600萬,一躍成為全球手環銷售量第二的互聯網公司。
僅從數據上看,小米手環延續了小米手機銷售的神話,“為發燒而生”的小米總是辣么快,憑借價格優勢迅速占領市場。但是,深入分析小米手環巨大銷量的背后,仍有諸多弊端。
首先,小米手環的銷量愈600萬但是利潤并不高。出于營銷的目的,廠商總是喜歡用銷售量來誤導消費者,小米手環的銷量雖好,但是價格僅為79元,這與行業老大的Fibit的上千級別的價格相差甚遠。而且,小米手環的成本并不低,以下是手環的各類元器件的成本(數據來源:極客公園):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一款小米手環的元器件的最低成本價格為39.5元,而且這還不包括材料、人工、臺班等成本,所以,小米手環的利潤相對較低,小米能夠提出79元的價格確實很讓人佩服其勇氣。價格戰一直是小米的重要戰略,但在市場尚未成熟就定位極低的價格,這對小米手環自身品牌的影響不容小覷,一味靠低價策略來鋪市場,對于小米手環今后的發展不可持續。比如,小米手機雖然軟硬件實力上大有進步,但是依然褪去不了低廉、山寨的影子。再者,價格戰對行業中小廠商的打擊是致命的,中小廠商資金鏈遠不如小米強大,在可穿戴市場還未成熟之際,銷售量遠不及小米,再加上小米價格上的打壓,利潤之低可想而知。
其次,小米手環產品低劣。用過小米手環的的用戶可能都會有這樣的體會,材質低劣、做工粗糙,在網上也可以看到很多吐槽的小米手環問題的帖子,比如小米手環腕帶各種斷裂、追蹤器主體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不翼而飛等等問題。 究其緣由,還是因為小米手環的價格定得太低,為了節省成本,材質選擇和做工方面不得不偷工減料。而且,產品質量低劣勢必會削落用戶粘性,據悉,很多用戶使用小米手環的時間不到半年。最可怕的是,可穿戴作為一個新興的領域,如果在市場初期就被貼上“山寨”、“低劣”的標簽,這對于整個市場的打擊是不可挽回的。
總之,小米手環銷量繁榮的背后隱藏泡沫假象,小米手環在不到一年就躍居行業第二,緣于價格優勢和行業紅利。而且小米手環產品質量不佳,定位較低,屬于較低低層次的產品,固然掀不起巨浪。
Fibit憑一己之力,難以顛覆可穿戴市場
Fitbit成立于2007年10月,總部位于舊金山,由JamesPark和EricFriedman聯合創辦,Park擔任該公司CEO,Friedman擔任CTO。
其實,在Fibit之前,可穿戴領域已經不乏競爭者,比如耐克和蘋果聯合推出了Nike+iPod,一款允許用戶將自己的運動同步到iPod當中的運動套件。VitatronC-Series是世界首款完全數字化的起搏器,但是,可穿戴領域整體發展一直不慍不火。
然而,Fibit巧妙地利用互聯網思維, Fitbit以智能手環為切入點,通過對運動、飲食、健康三個方面的監測,形成了一個針對能量攝入與輸出的閉環結構,從而構建起一套立體的個人健康管理系統。Fibit的成功在于將過去互不關聯的領域打通,延展出一個龐大的移動健康管理產業。而且,Fibit在產品質量上追求極致,它的設計細節、重量、材質、舒適度都頗受用戶喜愛,就連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在公開場合佩戴Fitbit手環。極強的用戶粘性讓Fibit很快贏得市場份額,穩住了行業老大的地位。
今年6月19日,Fibit登陸紐交所后,開盤價達到每股30.4美元,較每股20美元的發行價上漲52%,截止收盤Fitbit股價報29.87美元,公司估值達62億美元。
Fibit的上市重新點燃了可穿戴市場,其強大的輻射作用不容小覷,Fibit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廠商,必然會吸引更多的廠商加入到可穿戴領域的大軍的行列,隨之而來的是可穿戴設備受眾更廣泛、投資方紛紛加入,促使可穿戴市場一片火熱。
但是,“籃球是5個人的”,僅僅依賴某一位明星的球隊不可能贏得NBA總冠軍的,今年騎士隊擁有NBA綜合實力最強的球員——小皇帝詹斯,但最終在總決賽上負于勇士。究其緣由,是因為騎士隊除了詹姆斯之外很難找到另一個穩定得分點,哪怕詹姆斯打得頭破血流也難以掩敗局。體育賽場講究團隊合作,商道路上未嘗不是如此。眼下可穿戴領域整體仍處于萌芽期,除了Fibit偶爾能推出幾款現象級產品外,其他廠商基本上沒有很大的突破。
而且,任何一個全新的市場都需要諸多廠商的共同開拓和維護,才能讓市場向著良性可持續的方向發展,行業前期最重要的是盡可能把蛋糕做大,而不是追求短期利益。曾經很多人認為AppleWatch將會引爆可穿戴領域,但是由于產品應用上的缺陷、續航能力不足,導致AppleWatch幾乎夭折,這也讓可穿戴市場的過渡段期時間延長。
總之,可穿戴市場總體還沒有打開,行業的爆點未至,僅憑Fibit一己之力,難以顛覆整個市場。
可穿戴市場需要Apple Watch的復活
小米的價格戰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市場份額,Fibit的憑一己之力難以撼動整個市場,那么,可穿戴市場到底如何引爆?其實,要引爆可穿戴市場,還需要Apple Watch的復活,原因有兩點:
第一, 蘋果巨大影響力輻射可穿戴領域。
蘋果作為全球互聯網公司排名第一的公司,市值超過7000億美金,幾乎是阿里巴巴的3倍。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C)數據,2015年第一季度,蘋果公司出貨量1460萬部,為中國市場第一。蘋果公司的影響力之大不言自明,蘋果手機產品不僅在美國、中國暢銷,毫無疑問是科技領域的巨無霸,所以,蘋果推出的每一款產品都備受關注。
Apple Watch作為蘋果推出的首款可穿戴產品,其剛問世就受到極大追捧,Apple Watch上市首日預定量愈百萬,遠遠超過預訂量超過Android手表的全年銷量。雖然AppleWatch后續的表現讓人失望,但是,從Apple Watch問世之初預訂量,足以見得蘋果公司的巨大影響力。蘋果已然成為世界極致科技產品的代名詞,特別是對于從眾心理強的國人,蘋果產品很多時候成為時尚、富貴的代言。而且,從Apple Watch首日面世的市場反映也可以看出,用戶對于智能手表的期待還是很高,也就是說,如果能把產品做的更好,可穿戴市場非常廣闊。
第二, Apple Watch有可能復活。
喬布斯雖已離世,但是,其對產品的極致追求的精神依然是蘋果最寶貴的財富,憑借這種精神,以及蘋果的強大的技術實力,下一代Apple Watch會有更大的突破不是沒有可能。而且,挑戰任何一個全新的領域,對于任何一個公司而言,都難免會面臨失敗,回顧蘋果手機發展歷程,其前幾代產品都未贏得足夠的影響力,而是iPhone4S的問世才顛覆了真個手機行業,才把蘋果手機推向世界巔峰。
分析Apple Watch的失敗,其最重要原因之一是電池續航短,但是蘋果正在改進這一功能,蘋果發言人奈特·克里斯(NatKerris)但表示:“Apple Watch集成了許多新技術,我們認為,人們會喜歡在一整天時間里使用這款產品。我們預計,人們會在夜間充電。因此,結合我們的MagSafe和感應充電技術,我們設計了一種創新的充電解決方案。
其次,Apple Watch應用功能缺陷,比如交互速度延遲、與iPhone的同質化嚴重等,針對這些技術問題,蘋果公司擁有強大技術基礎,期待能在下一代AppleWatch取得進步。
結語
可穿戴產品不可忽視,隨著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在未來很有可能成為與手機相媲美的移動終端。可穿戴市場的潛力非常大,但是,想要真正引爆可穿戴市場,還是離不開Apple Watch的復活,就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代Apple Watch吧。
本文為百略網(ibailve.com)作者硬件再發明(微信公眾號:hard1024)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與出處。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