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閱閱讀器:后來居上還是重蹈覆轍觀點
以2007年美國亞馬遜首次推出電子書閱讀器Kindle為起點,全球電子書市場迎來了高速發展的熱潮。僅僅33個月后,亞馬遜用戶購買Kindle電子書的數量就已經超過了網站上精裝本圖書的銷量,這樣的迅猛勢頭甚至讓很多人開始預言紙質書將在幾年內消亡。
事實上,紙質書市場確實正在衰退,而近年世界主要出版市場上電子書雖然增速明顯放緩,但仍然呈現增長態勢。根據奧地利咨詢顧問魯迪格/威辛巴特發布《2015全球電子書報告》中的數據顯示,全球娛樂和媒體產業預計在2016年將達到2萬億美元,其中數字內容將帶來大部分的增長。
可見,電子書發展空間巨大。作為電子書載體的電子書閱讀器無疑能從這個巨大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在全球范圍內,2008年到2010年間,電子書閱讀器總出貨量已從100萬臺增至1000萬臺;2014年這一數字更是達到了2300萬臺的最高值。而中國作為新興國家中的佼佼者,自然也成為電子書閱讀器的兵家必爭之地。
亂象中的電子書閱讀器市場
在2013年6月Kindle進入中國市場之前,眾多廠商都嗅到了電子書閱讀器的商機,紛紛搶占先機,全國近400家公司進入該行業,其中品牌廠商超過40家。其實早在2009年,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的電子閱讀器年銷量就達40余萬臺;到2010年,年銷量成功突破100萬臺,市場規模僅次于全球電子閱讀器第一大市場美國。
2009年方正集團推出“文房電子書”,盛大文學推出“錦書電子書”,2010年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推出“辭海悅讀器”,2012年當當網推出“都看閱讀器”……三星、聯想、華碩、OPPO等PC和手機廠商都曾涉足電子閱讀器業務。其中的領跑者漢王科技更是憑借自主知識產權電子墨水技術占據了當時國內70%的電子閱讀器市場,甚至漢王的股價一度攀升到百元以上。
盡管在Kindle入華時,國內眾多電子閱讀器廠商紛紛推出新產品,試圖圍剿Kindle,最終結果卻是集體在后來者Kindle面前敗下陣來。但打敗他們的其實不是Kindle,而是廠商自身。
電子書閱讀器硬件的利潤空間狹小、圖書版權費用昂貴,在很多大廠商內部,電子閱讀器業務逐漸被邊緣化甚至放棄。除此之外,國產電子書閱覽器最大硬傷就是內容,國內廠商依然堅持“終端為王”的戰略構想,并沒有像Kindle一樣,在電子書閱讀器整條產業鏈形成“終端+內容”的完美結合。而即使漢王、盛大等廠商推出了自己的電子書平臺,其圖書的數量和質量都無法與亞馬遜這個最大在線網絡書店相提并論。
反觀Kindle,始終堅持“硬件薄利多銷,依靠內容的持續消費獲得盈利”的戰略,讓這款產品在入華半年后就實現了盈利。但不管是低端的Kindle、中端的KindlePaperwhite還是高端的KindleVoyage,都不是完美無缺的產品。
Kindle采取全局刷新技術,每次文字刷新時都會有全屏閃爍,連貫的閱讀容易被黑白閃爍打斷;Kindle的注冊購買十分繁瑣,需要在終端以及PC端先后進行操作,第一次使用的人沒有20分鐘可能還買不了書;Kindle支持的文件格式有限,上傳資料復雜,閱讀體驗差。
這種種不太友善的特點,甚至讓很多喜歡Kindle產品本身的人,購買產品之后,都選擇去刷其它系統。這導致亞馬遜希望通過Kindle打造內容產業鏈的夢想也一定程度上遇到了阻礙。而Kindle最大的威脅可能還是來自盜版書商。
國內消費者缺乏付費習慣一直為人詬病,從入華開始,淘寶網上就出現了若干亞馬遜電子書“代購”服務,這些賣家均以低于亞馬遜的價格“代購”Kindle電子書;除此之外,遍布網絡的各種專業論壇也是滋生盜版書籍的土壤。當下,亞馬遜在清除盜版、培養用戶消費習慣這兩個方向上仍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新入場者能否實現彎道超車?
一片狼藉中的電子書閱讀市場,看上去已經沒有太多機會,但總會有一些想要打破行業格局的人出現。今年4月20日,掌閱曾宣布投資1億人民幣進入閱讀硬件設備領域,預計產品將于今年正式發售采用E-ink電子墨水屏幕的電子書閱讀器iReader。
在國際巨頭勢不可擋,國內友商折戟沉沙的情況下,掌閱的嘗試倒顯得頗為新鮮。當然,其宣布進軍電子書閱讀器這一領域確實也有應有的底氣。
1、龐大的用戶基數
世界讀書日的前一天,掌閱公布了新的運營數據:已積累了5億用戶,并擁有1500萬的日活躍用戶,目前擁有暢銷、生活、文學等類別的優質圖書數字版權42萬冊,年發行15億冊。
龐大的用戶基數將幫助掌閱進軍電子書閱讀器市場時迎來先機。早前的數據積累,已經讓掌閱對國民閱讀習慣有了充分的了解,這將會有助于電子書閱讀器中的內容布局。一旦賬號體系打通,根據閱讀習慣進行精準的個性化推薦也成為可能,而這是之前國內那些電子書閱讀器廠商所不具備的。
2、苦心積累的資源
掌閱耗時一年多自己開發了精排版系統,并苦心積累了兩萬本精品書籍,其設計體驗都要好于競爭對手,且依舊在日夜趕工的生產精品書的道路上。無論是精品書,還是公版書,還是網絡文學,掌閱力圖營造一個精品頻出的氛圍。正因為對數字內容的重視,讓其在與對手同樣內容的情況下仍然能得到網友的贊許。
另一方面,網絡文學是最受移動端用戶歡迎的文學類型,這一直都是亞馬遜Kindle的劣勢。而目前掌閱已經積累了大量資源豐富、更新及時的原創小說;幾個月前在宣布將推出電子書閱讀器的同時,掌閱還宣布成立掌閱文學,將投入10億元人民幣進軍網絡原創文學領域,旗下子公司掌閱文化、紅薯網、杭州趣閱已開始布局原創,此外掌閱還將每年投入不少于1億資金用來支持自出版的作者。
3、技術驅動型公司
與很多公司信奉營銷至上不同,其實掌閱是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這可能和很多成功且低調的公司類似,而亞馬遜也是屬于此范疇。對于很多系統,掌閱選擇自己開發,其先后開發了客服應答系統、圖書資源監控系統、排版制作系統、文檔轉換識別系統、版權管理系統、運營系統、數據挖掘系統等,還有核心的手機排版引擎,公司100多人的技術團隊也在不斷擴充中。
對于技術驅動型公司來說,其競爭力并不是靠營銷實現的,而是技術的一次次改進,系統的一次次升級從而拉開優勢的,因為公司信仰技術,信仰自動化的力量。
憑借這種精神,掌閱針對Kindle的不足也會進行一些更加接地氣的優化,比如減少操作步驟,提升體驗,更適合國人閱讀等等。但難道之前的國產閱讀器品牌沒有這么做嗎?他們應該也想到了,所不同的是,掌閱現在的良性發展狀況可以支撐硬件的投入,而技術為本的思維可以給企業帶來不斷地積累,同時專注的策略可以保證在這一領域足夠的堅持。資金,技術,堅持,應該是掌閱做閱讀器的信心所在。
智能手機帶來的行業新變局
相比智能手機市場,電子書閱讀器其實顯得很小,但數字閱讀市場不小,并且正在高速發展,這也讓電子閱讀器這一數字閱讀里的專業設備有其付費用戶及自身價值。
據4月份發布的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受數字媒介迅猛發展的影響,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等)的接觸率為58.1%,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個百分點。而2014年與2013年相比,紙書和報紙的人均閱讀量都有所下降,只有電子書的人均閱讀量有明顯提升,趨勢已經擺在眼前。
作為更新的載體,數字閱讀將通過手機、類紙類閱讀器,以及聽書朗讀等多種方式,適應不同閱讀場景,進一步的影響用戶的閱讀習慣。
當然,習慣了手機閱讀的用戶,有多大動力購買電子書閱讀器,就值得思考和后續觀察了。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