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斷臂求生自我變革,Lumia將何去何從?觀點
這段時間以來,微軟動作不斷。先是6月18日,微軟CEO納德拉有內部郵件中宣布,負責微軟硬件和Lumia手機的前諾基亞CEO埃洛普將離開微軟,同時操作系統負責人TerryMyerson將同時負責操作系統和設備部門。接著又在昨天(7月8日),納德拉又發出聲明,微軟計劃裁員7800人,并將諾基亞設備和服務相關的業務資產減記約76億美元,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當初微軟諾基亞相關業務時的全部價值。這一串的動作,仿佛在證明著一件事:繼手機品牌去諾基亞化之后,微軟無論是在戰略上、人事上、財務上都徹底放棄了諾基亞。
這個結果對于微軟和諾基亞來說,仿佛都有些悲情;但是站在微軟和Windows10Mobile手機操作系統發展的角度,卻是亟待進行的一個斷臂求生式的自我變革。而且這種變革會帶來一個更好的結果:那就是讓Lumia系列手機真正地重生。
微軟為什么徹底放棄了諾基亞?
要探討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回顧一下,當初微軟為什么要收購諾基亞的部分業務。當年在蘋果iOS和Android風生水起大有在手機操作系統上統治全世界之勢的時候,昔日的手機制造王者諾基亞放不下自己的高貴身份去擁抱安卓,而昔日的操作系統王者微軟也心急如焚,迅速推出一款符合未來趨勢的移動操作系統WindowsPhone來試圖分一杯羹。于是二者迅速結盟,諾基亞與微軟合作推出了全新的WindowsPhone手機Lumia系列。
然而這樣以來的結果是,至少在手機業務上,Nokia變成了純粹的硬件公司,無論是在任何一款諾基亞推出的Lumia手機上,我們都能夠有著鮮明的諾記風格的外觀設計、聚碳酸酯工藝、卡爾蔡司攝像頭等硬件特征。但是在軟件上,則是完全屬于微軟WindowsPhone操作系統的千篇一律的磁貼界面,而且這種界面不僅出現在諾基亞手機上,還出現在HTC、華為等品牌的手機上。也就是說,諾基亞在手機上越來越硬件化,甚至可以用一個詞“巨硬”,而在軟件上則完全依附于微軟。
而放眼主流的安卓和iOS系列手機。iPhone,典型的軟硬件結合產品,優秀的外觀設計和硬件配置,封閉而又部分開放的軟件平臺和豐富的應用生態,無與倫比的軟硬件優化和整合能力,所有的一切加起來才是一個完美的產品。再看安卓各家手機,雖然硬件同質化,雖然用的都是安卓平臺,但是幾乎每一個安卓廠商都會在自家手機上搭載一個獨一無二的深度定制版ROM。也就是說,在手機上軟硬件結合的思維已經深入人心。
所以說,諾基亞放棄塞班、放棄Meego,而把軟件主導權交給微軟,自己化身硬件廠商,這個思維本身就背離了正確方向。而當諾基亞手機業務最終因為種種原因被收購的結局到來,其實微軟也正是看到并打算借用諾基亞手機在硬件方面的深厚積累,試圖通過自己同樣深厚的軟件積累,來完成Lumia手機在軟硬件結合之后的涅槃重生,然而再把WindowsPhone授權給其他廠商,從而在安卓和iOS之外構建另外一個移動操作系統生態。
但誰也沒想到的是,當名為“微軟”實則“巨軟”的軟件巨頭將真名“諾基亞”外號“巨硬”的手機制造王者娶回家,它們倆并沒能如愿完美地生活在一起,組成一個名為“Lumia”的和諧家庭。微軟生存的根基在于它通過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軟件等構建起來的軟件生態,即使納德拉上臺提出了“移動為先、云為先”的戰略,也無法動搖微軟根深蒂固的軟件至上思維。所以,即使微軟有心通過推出Lumia手機來為WindowsPhone(下一代更名為Windows10mobile)獲取市場份額,但是這也只是微軟整個發展戰略的很小的一部分。而我們試想一下,當時微軟的員工總數不到10萬,而當微軟收購諾基亞時有3.2萬名來自于諾基亞設備員工加入。所以,這就造成了微軟在人員構成比例上的不平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蛇吞象式的合作方式的最好結果:就是在吞掉之后,吸取一部分極少的營養,然后將剩下的一大部分再吐出來。所以,微軟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裁員,甚至裁掉了前諾基亞CEO埃洛普。
除此之外,我們也很清楚地看到,微軟在收購諾基亞之后不久,WindowsPhone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并沒有像預想的那樣有所提升,近日,調研機構NetApplications給出了最新數據,2015年6月全球的WindowsPhone的市場份額仍在下降,來到了2.29%的低點,而在2013年8月份的時候,這個數值還是3.5%。這固然跟安卓和iOS這兩年的勢頭愈加猛烈有關系,但更多的還是由于微軟的WindowsPhone上孤軍奮戰的策略以及WindowPhone尚不及格的用戶體驗。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微軟在去諾基亞化和開發全新的Window10Mobile的同時,也已經與不少手機廠商達成協議要推出全新的Windows10Mobile手機。這就意味著,繞了那么大一個圈子,微軟還是打算在手機操作系統上延續桌面操作系統的做法,做好操作系統,然后向廠商授權;同時在操作系統上推廣自己的辦公軟件、云服務等。
如此來看,諾基亞對于微軟而言,倒真的沒有多少用處了。
Lumia的重生之路
我們上文說到,為了更好地推行自己的Window10Mobile戰略,微軟徹底放棄了諾基亞,但是在這里我們要特別指出:雖然Lumia這個品牌出自于Nokia,但是目前它跟諾基亞已經沒有任何關系,完全屬于微軟;而且Lumia不僅不會被放棄,反而會在調整之后,成為微軟移動操作系統戰略的重要倚重對象。
自從諾基亞推出搭載WindowsPhone的Lumia系列,它在產品戰略上依然延續了諾基亞在功能機時代的機海戰術。從諾基亞時代到微軟時代,Lumia手機有以830、930、1020、1520為首的數十款產品;從低端入門級到高端旗艦機,存在了近10條產品線。而反觀如今正處于主流的iOS和安卓陣營,各個品牌都在遵循一年一代的更新頻率,而且眾多安卓品牌也在產品策略上遵循著高低搭配的路子,但產品線總數絕不會超過4條;就連安卓陣營里以機海戰術著稱的三星,都開始將產品線集中在S系列和Note系列身上。相比較來看,Lumia的產品線由于延續了諾基亞不合時宜的機海思維,顯得過于繁瑣;最終的結果只能導致消費者在不同的機型面前,無所適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諾基亞在產品策略的思維慣性上對于微軟的不良影響。
不過,微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并做出了改變。
在昨天微軟CEO納德拉致員工的電子郵件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們計劃集中精力在三種消費者細分市場上,以便可以做出獨特的產品,通過軟硬件結合的不同進行區分。我們將給商務用戶最好的管理、安全和生產力體驗;給性價比產品用戶帶來他們想要的通信服務;給Windows粉絲帶來他們喜愛的旗艦級產品。”
從這段話,我們很清晰地看到,在消費設備方面,微軟的計劃是非常清晰的;未來將會針對不同的消費者推出了三種類型的設備,分別是商務型、性價比型和旗艦型。那么很明顯,微軟將會把Lumia手機的產品線精減為三條。這三條線分別針對不同類型的消費者:商務人士、低收入人士和發燒友。這種產品格局簡單而有針對性,同時也有助于微軟集中有限的硬件研發精力放在少而精的幾款產品上,從而取得更好的銷量。
在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探討,既然微軟在未來Windows10Mobile上仍然會堅持與廠商軟件授權合作的方式,那為什么微軟還要堅持進行Lumia手機的硬件研發呢?我們認為需要聯系微軟的另一件產品Surface來看,微軟推出Lumia和Surface固然可以獲得銷量和利潤;但微軟推出Surface也是為了更加全面地展現新一代Windows能夠兼容觸屏和桌面兩種場景的獨特魅力,借此來吸引消費者和其他硬件廠商的注意力,也為其他硬件廠商提供一個硬件標準或者發展方向,從而有利于新一代Windows的推廣。簡而言之,微軟希望Surface成為其他硬件廠商的榜樣。
同樣的道理,微軟堅持Lumia產品也有在手機硬件上標榜典范的意味。而且更重要的是,微軟在下一代操作系統Windows10上采取的是大一統平臺戰略。無論是Surface平板電腦,還是Lumia智能手機,微軟對它們的定位已經不再是不同操作系統主導下的不同類型的產品,而是同一操作系統平臺支撐下的不同尺寸的設備。同樣的操作系統,同樣的通用應用,通過同一個賬號相連接到云端,就可以在不同屏幕尺寸的設備上實現同步。也就是說,通過它們,微軟可以更好地實現其所謂的“移動為先”“云為先”的發展戰略。而上述戰略通過Surface和Lumia這兩種設備面世并且受到消費者的認可,那么無論是平板電腦還是手機,微軟就不必擔心沒有硬件廠商加入到Window10大軍中來。
小結
綜合以上,我們可以看到,微軟和諾基亞的一段愛恨交織的旅程已經徹底終結。微軟將會繼續深耕Windows10,同時不動聲色地推行“移動為先、云為先”的戰略;而新的諾基亞目前將精力集中在通信設備、Here地圖等其他領域;二者在短時間內不再會有合作,甚至當2016年到來新的諾基亞重新回到手機界,二者甚至會成為直接的對手。
只是諾基亞不再是王者,而微軟在移動操作系統領域也遠遠不能稱為帝國。無論是科技還是商業,都是瞬息萬變。只是寫到這里,忽然想起了那個被稱為木馬的諾基亞前CEO埃洛普,不知道當他最后一次踏出微軟辦公樓大門的那一刻,腦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文章系@科技新知(微信ID:kejixinzhi)原創,首發于百略網,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作者公眾號。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