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互聯網+”空子,企業改名成了新玩法?觀點
自從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上提出“互聯網+”概念以來,大批企業與互聯網“聯姻”獲得重生,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推動企業向“互聯網+”方向轉型,股市上互聯網概念則持續升溫。此時,有人就鉆起了政策的空子。
改名成了新玩法
不久前,主營房地產的多倫股份突然發布公告,稱“為使公司名稱能夠體現公司的主營業務,公司擬將名稱變更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上交所對該企業的問詢函也被公布。該問詢函中,上交所請多倫股份補充披露本次擬變更業務與公司目前的主營業務的關系;公司目前是否開展相關業務;如已開展,請公司詳細說明業務的開展情況、人員配置、經營業務、相關資質的取得情況等。
針對問詢,多倫股份表示,公司擬變更的業務與公司目前的主營業務房地產業務并無關系。公司目前未開展相關業務。
無獨有偶,4月20日,熊貓煙花改名為“熊貓金控”,從一家煙花生產廠商,轉型為互聯網金融公司。
但隨即專業人士從其公布的財報中發現,煙花業務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絕大部分,旗下互聯網金融等業務尚處于初創發展階段,且未實現盈利。公司轉型升級將面臨諸多挑戰和風險,未來能否轉型成功尚不確定。
有“餐飲第一股”之稱的湘鄂情,早在2014年8月25日就已更名為中科云網。公司在公告中稱,此番改名是為適應公司戰略及未來經營發展需要。
資料顯示,從2013年開始,湘鄂情已經開始謀劃跨界轉型。2013年7月,湘鄂情收購江蘇中昱環保科技有限公司51%股權,跨界進入環保業務。2014年3月,收購中視精彩、笛女影視兩家影視文化公司;2014年5月,湘鄂情推出36億元巨額再融資計劃,主要用于投資互聯網新媒體市場;同年5月26日,湘鄂情聯手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建立“大數據與網絡新媒體聯合實驗室”。
雖然涉及多個領域,但根據中科云網去年8月發布的公告便可以發現,該公司主營業務仍為餐飲業,且報告期內僅環保領域投資為公司貢獻了一部分收入,大數據業務并無營收貢獻。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近100家上市公司變更了公司名稱,今年有40余家更名。在互聯網的熱潮下,改名、重組、投資,扎堆“互聯網+”成了上市公司的新玩法。
真抓實干才能起飛
有人投機取巧,也有人真抓實干。“互聯網+”依然是風口,實際有許多企業依托“互聯網+”飛了起來。
3月28日,格蘭仕集團攜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聯合發布了“G+智慧家居白皮書(V1.0)”,4月推出“西紅柿”粉絲計劃,全面發布格蘭仕在智能家居領域的系統布局。
據介紹,格蘭仕G+智慧家居,將在傳統家電的基礎上打造一個由云服務、APP、物聯網模塊等共同構建的可運營的智能家電支撐系統,以完成家電產品智能化的轉型升級。去年下半年,格蘭仕聯合中科院在中山分公司成立了格蘭仕家電研究院,將作為格蘭仕智能家居的研發中心。
同樣是在今年3月,華帝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推出旗下最新的極客G61油煙機。業內人士認為,華帝此舉參考了小米等互聯網企業的成功做法,試圖以高配置、極客化的互聯網形象出現在消費者面前。
“互聯網+”中的“+”,不僅是技術上的“+”,更重要的是思維、理念、模式上的“+”,其中以創新推動管理與服務模式變革是其重要內容,是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西班牙排名第一,世界四大時裝連鎖機構之一的ZARA一直為服裝業界所稱道,他們對時尚潮流的把控能力、復制能力都是一流的。ZARA經營理念“只有消費者最愛才是我們的設計,只提供消費者想要的”。
ZARA最開始一直在時髦的路人身上找靈感,去四大時裝周上赤裸裸地抄襲,全力關注著消費者愛買什么,現在ZARA則將消費者需求放入“互聯網+” 中。在ZARA的新貨構成中,65%計劃生產,35%機動調整。這35%之前是靠遍布全歐洲的買手來提供創意、設計,而現在這一切則依靠互聯網來實現。
“互聯網+”也并不是只有大企業才有條件嘗試,一些小企業也做得非常好。一家生產電子血壓計的公司幾年前就通過跟通信公司合作,將血壓計的測量結果上傳到網站,通過后臺的數據分析,給使用者提供一個健康醫療方案,從而受到了用戶的青睞。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郝旭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有些公司熱衷于追逐市場熱點,但單純更名后并無實質性進展。雖然上市公司股票搭上“互聯網+”概念,短期內股價暴漲,但如果不能實現自身經營戰略和商業模式的質變,也只能是一時熱鬧,對企業長久發展沒有太大益處。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