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呆!馬云百億押寶的機器人Pepper大拆解自媒體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文 | 翰陽
上月中旬,阿里巴巴和富士康各自一筆145億日元(約合7.32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讓人形機器人走入了我們的視野,而故事的主角Pepper卻仍然神秘。
據稱,這款售價19.8萬日元(約合1萬元人民幣)的機器人在公開上市后僅1分鐘便賣光了首批全部的1000臺,其“實惠”的價格也讓不少國內朋友盯上了。不過,Pepper方面一位不愿具名的負責人向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解釋稱,這一價格僅為整體方案價格的一部分,后續的服務費用也是與其打包出售的,而后者并未被計算在內。同時,Pepper目前僅在日本國內發售。
據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通過Pepper在日本的銷售和服務網站了解,19.8萬日元為機器人主機的價格,想正常使用(如日常對話、客戶服務等功能)則需要加入“Pepper基本計劃”,其服務費用為14800日元/月(約合750元人民幣);同時,還需要購買9800日元/月的維修保障保險費用;以上費用均需另加日本國內8%的消費稅,且均需要預定3年。這樣算來,一臺Pepper的3年使用費用高達百萬日元,超過人民幣5萬元。
既然國內暫時無緣,一般人也用不起,那么我們就來看看大海對岸那邊是怎么玩兒的。近日,來自《日經電子》的媒體同行入手了一臺Pepper,并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把它拆了。于是,我們也得借此以一窺這款人形機器人的內部構造。
以下圖片內容和部分文字內容來自《日經電子》及日經技術在線網站,由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編輯整理:
Pepper是一款服務型的人形機器人,身高120cm,體重28公斤,胸前自帶一塊10.1英寸的觸摸屏,其鋰電池可讓其持續工作超過12個小時。
打開紙箱,整面的藍色和“六”字映入了眼簾。看上去像“六”的圖案,其實這是法國Aldebaran Robotics公司的LOGO。該公司是孕育Pepper的企業,后被日本軟銀收購并以此為基礎成立了軟銀機器人控股公司(SoftBank Robotics Holdings),簡稱SBRH。
打開藍色包裝箱,Pepper就像圖坦卡蒙法老一樣放在里面。動手取出時,Pepper的脖子和腰關節的部分“軟趴趴”的,一個人扶不起來。“這不禁令筆者回想起在學生時代,曾經攙扶過爛醉如泥的學長。”據專家解釋稱,“軟趴趴”的狀態是為了在運輸和移動的時候,“防止關節部分承受負載,導致齒輪和馬達損壞”。
解除這一狀態需要拔下腰和脖子各自的保險栓——在脖子后面有緊急制動開關的保護殼,打開保護殼,就能看到容納保險栓的部分。
正式啟用前,需要先行充電。充電裝置位于Pepper的后面底部,支持普通家用電源(日本制式為110V)。
充電結束,打開了Pepper胸前的電源開關。“雙臂下垂,看上去疲憊不堪的Pepper終于動了起來。只見它挺起腰桿,仿佛是在確認自己的存在,開始環視四周。”
“初次見面,我是Pepper!”完成初始設置后,Pepper配合著動作,進行自我介紹。可能是因為120cm的身高和獨特的尖嗓門,面對Pepper就像是在面對小學生。感覺不到壓迫感。
但Pepper的語言識別能力似乎還有改善的余地。在為獲取天氣預報而設置地區的時候,我們說“東京”,但識別出的卻是京都、岐阜,一個比一個離譜。
而對于有的人,Pepper更是答非所問,看來溝通還需要一定的技巧。通過與Pepper對話,在正面看著Pepper的眼睛說話,識別的精度比較好,對來自后方的招呼則反應遲鈍。這可能是因為不鎖定對話的對象,Pepper就無法判斷是對話,還是環境噪音的緣故。
此處省略各種合影,直接進入拆解正題。
首先是頭部。頭部很容易與身體分離,只要用手拖著頭部,打開脖子旁邊的兩個卡榫,即可將其取下。頭部與身體之間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連線。
從覆蓋Pepper表面的外裝部件上幾乎看不到螺絲。基本都是利用里面的卡榫,在內部進行固定的,覆蓋頭頂的面板狀部件也不例外。
接著再拆下頭頂的外板,麥克風陣列和觸摸傳感器映入了眼簾。
Pepper的頭部嵌入了相當于人的眼睛、耳朵和嘴巴的部件,但設置的位置與真人不同。相當于耳朵的麥克風陣列位于頭頂,而人耳所在的位置則安裝著揚聲器。
看起來像是眼睛的部分,里面安裝的是距離圖像傳感器。應該是通過左眼發射紅外線照射外部物品,通過右眼的傳感器接收反射線并檢測距離。距離圖像傳感器上面有一塊橙色的電路板,上面排列著LED,環繞在發光部和受光部周圍。其作用是按照Pepper的狀態,使其“眼睛”的周圍呈現粉色或綠色。
那么,相當于人類眼睛的攝像頭在哪里呢?上圖中“面部”外殼背面的2個部件就是。它們分別從額頭上的開口和看上去像嘴巴的開口,觀察外界的情況。
在其頭頂部,安裝著英特爾凌動處理器。但話說回來,處理器為什么要內置于頭部?
正如Pepper的眼睛和耳朵所體現的那樣,機器人的構成要素的配置沒有必要與人類相同。一個假設是智能可以升級??紤]到頭部比較方便取下,這可能是為了在今后,能更換配備新處理器等的頭部,從而在不改變主機的狀態下強化功能。
開始拆解Pepper的軀體部分。打開外殼后,里面還有一層,拆下之后露出了3個風扇。估計分別是用來冷卻頸部、左臂及右臂的驅動馬達的。正中央的風扇體型最大,可能是因為頸部馬達的負荷較高的緣故。
風扇下方有一塊電路板,可能是用來進行電源分配的。順便一提,下圖中上端的紅色按鈕是緊急制動按鈕。風扇嵌在一個機構部件上,該部件通過頂端的4顆螺絲固定。拆掉這些螺絲后,該機構部件可以自上而下打開,驅動各個部位的致動器便顯露出來。
同時,露出的內部是由縱橫交錯的幾個面組成的復雜結構,這可能是為了保證強度。
接著拆下兩條胳膊。拿在手中覺得比想像中要重得多。
漸漸地,Pepper的上半身越來越“瘦”,逐漸變成了一個空殼。
接下來是拆解腰以上的上半身——松開幾顆螺絲,拔出了幾根線纜。
連接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是疑似為信號線的扁平電纜,以及估計是用來供電的4條粗電纜。Pepper是電池驅動的產品,只要打開了胸前的電源開關,就會一直保持通電狀態。
拆下腳部的外殼,露出了全方位輪(全方位移動型車輪)。
拆解完畢,Pepper的設計究竟好不好呢?對于這個問題,《日經技術》一位研究機器人20年的專家給出的回答是:硬件的確很出色。但是要做出評價,首先需要定義這是用于何種用途的機器人。也就是說,Pepper的用途到底是什么。
他表示,“其實很希望軟銀能夠推出令人贊嘆的APP,哪怕是1個也好。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令人驚喜的方案。僅僅停留在對話、護理、游戲等之前都想到的范圍之內。估計現在最大的用途,應該是以與用戶對話為主的交流用途。假設真是這樣,人們真的會需要如此奢侈的硬件嗎?”
“對于交流用途,能說話就足夠了。精簡功能,上市低價硬件就足夠了。可以先通過低價硬件積累經驗,然后再逐步向自由度高的硬件發展。”
的確,Pepper高昂的整體價格使其注定無法進入千家萬戶。不過,在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看來,Pepper所代表的人形機器人仍然有其巨大的價值——不僅是在服務業,在日本這樣一個高度老齡化的社會中,其也足以發揮自己特有的作用——而中國,也許在未來20年后也將面臨同樣的問題。正如《日經技術》所總結的,Pepper踏出的,只是家用機器人尋找真我的第一步。
而另一個比較現實的是,這款目前全球僅有1000余臺的碉堡了的機器人,被拆了,但這伙人后來發現裝不回去了,囧。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智能硬件第一媒體,行業必讀!專注報道全球智能硬件創業者和產業鏈;為創業者,連接智能硬件生態,走到風口去看豬。已有智能硬件創者、投資人10萬+忠實讀者。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