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智能時代,自行車智能化還是智能化自行車?自媒體
我與菜鳥科技的老劉相識于去年,最近老劉的自行車智能硬件“鳥蛋”項目頻繁見諸報道,北京活動再次相遇,就其新項目以及其對騎行生態的看法進行了一些探討。
該項目開啟伊始,老劉就邀請了眾多資深騎友參與封測,不斷的迭代和優化,在騎友的參與和建議下迎來京東眾籌。實話實說,我是個名副其實的“愛好運動卻懶于行動”的運動愛好者,出行基本都是靠地鐵與雙腿,唯一的自行車在老家放了好多年了。但是當老劉提到他的產品能將所有車型的自行車智能化以后,我還是有些蠢蠢欲動,竟然有了再買輛自行車的欲望。當然不是買炒概念的智能自行車,而是買捷安特、永久等牌子的普通變速自行車。
不得不說,近年來,城市中汽車泛濫、交通擁堵,再加上環境污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騎自行車這種便捷、低碳、健康的出行方式。在戶外運動中,自行車也一直騎行愛好者們的一大選擇。騎自行車早已突破傳統意義,成為環保、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這點從百度地圖上線自行車路線導航就能感受的到。更好的生活方式需要產業的升級,在當前各種硬件與設備都可能被智能化的趨勢下,自行車的智能化也是呼之欲出之事。然而,智能自行車是否只是概念上的炒作?智能自行車與自行車智能化哪個更適用?這些問題都值得探討。偉哥的思維還是比較傾向于自行車的智能化,如果存在真正的智能自行車時代,不妨將當前這個階段稱作自行車的“前智能時代”。
自行車智能化還是智能化自行車?
應該是自行車智能化還是智能化自行車?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買自行車是為了什么?為什么買自行車?其實,很多看上去很牛逼的智能自行車功能很多,其實很多功能都是用不到的,或者很多反人類的功能是自行車用戶不愿意用的。或者說,再牛逼的自行車也是自行車,仍舊比不了汽車,將速度提高到汽車一樣的速度也是不現實的,刮風下雨仍舊遭受惡劣天氣的侵襲。
所以,自行車在智能化的功能選擇上,可以用那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名句來表達。設計只取最常用的功能,用戶只取所需的功能,也就OK了。太多的功能甚至會讓自行車失去本質,騎行自然也就成為索然無趣的事。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汽車各有各的功能,商業可以跨界,產品跨界就沒有太多的意義了,最終會成為四不像。產品只需要找到自己的用戶群體,為自己的的用戶做個定位,滿足這些用戶所需,或者解決之前存在的用戶痛點就可以了。
用戶應該買智能自行車還是買自行車硬件?
如果你購買的智能自行車無法滿足你的需求,或者你不愿意花重金去買一輛不知道體驗好不好的智能自行車,為何不買個智能自行車硬件去適配你的自行車?自行車智能化不太好做,即便是蘋果的ibike到現在也沒有實現批量生產。
但是通過智能硬件的適配,將自行車聯網并實現數據收集,是可以做到的。在這個邏輯下,誕生了菜鳥科技的騎遇智能騎行系統這樣的產品,它是由“鳥蛋”智能騎行伴侶以及“騎遇”APP共同組成。據說,這款產品可以適配當前市面上的全部車型,并能夠精準記錄用戶的騎行數據,可將數據進行云存儲,隨時隨地可以快捷傳輸至騎遇APP上,還可以相互分享。這樣,騎友無需換車,只要掛上這個小小的硬件,就能實現智能化。智能騎行應該就是這樣讓騎行變得更便捷、更有趣,而不是損害用戶的騎行體驗,僅僅為了智能而智能。
自行車智能化及數據化的好處
有人可能會問自行車聯網與數據化有什么好處?這自然涉及到整個自行車產業的升級。自行車智能化以后,首先可以形成海量的騎行數據,這些數據包含用戶的健康數據,因此騎行數據是可以作為用戶健康指標存在的。
業內人士認為自行車產業的升級在于智能自行車的普及,但是智能自行車的普及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從行業現狀來看,互聯網公司的智能自行車整車一方面一直沒有產品出來,另一方面看上去非常不實用,先不說質量如何,整車的功能跟安裝智能硬件以后的普通自行車功能基本沒有區別,這種情況下再去賣智能自行車還有什么必要嗎?另外,你也不可能讓擁有自行車的騎乘愛好者,放棄愛車去購買一輛全新的不知道什么體驗的自行車,也不可能讓全部存量自行車短時間內都換成智能自行車,這也將是極大的資源浪費。很低的價格就能讓幾千乃至上萬元的自行車成為可以聯網的智能自行車,這是大部分騎友的需求。
國人需要一款怎樣的智能自行車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騎行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相對以往,自行車市場反而越來越大,同時自行車種類也越來越多,打著智能、防盜以及新材料等概念的自行車也越來越多,價格自然也是越來越高。但是人們是否真正需要具備這么多概念以及功能的自行車呢?結合當前人們的出行方式以及各種騎行生態來看,自行車智能化顯然是更多騎行愛好者的需求。因此,選擇一款合適的自行車智能硬件,將自己的自行車智能化,也算是這個人群的剛需。
從自行車智能硬件“鳥蛋”以及配套APP“騎遇”來看,一款好的騎行硬件應該具備以下特點:
精準的數據收集。 具備自動記錄騎行數據的功能,能夠實時記錄速度、里程、時間、卡路里等數據,并能夠數字化展示。便捷的實時交互。 所有數據能完整的儲存并能快捷傳輸至app,最后不走流量能通過藍牙ble4.0傳輸。如果能夠智能幫助騎行者制定運動計劃則更好。超長的續航時間。 功耗越低越好,續航時間越長越好,無需耗電的地方都不用設計成電路結構。藍牙BLE技術是最好的選擇,可以讓其電池使用壽命長達半年。創新的硬件社交。 智能硬件相互之間可以連接并具備社交功能,同一區域的用戶信息可以顯示在騎遇智能騎行系統中;同時,用戶可以發布和加入活動,與騎友組隊;在騎行途中,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語音對講。及時的安全預警。需要在產品內置芯片及感應器,能夠感應到用戶與自行車的距離,并能自動上鎖、解鎖,隨時監控。一旦自行車被盜,可立刻向用戶發送警報。用戶在騎行途中不慎摔傷,可自動聯系其預設聯系電話發送SOS。
“鳥蛋”智能騎行伴侶7月7日開啟京東眾籌,眾籌價只要49元,嘗鮮智能騎行的騎友可以體驗下。
我們說科技改變生活,當前移動互聯時代,則是智能硬件改變行業狀態。雖然“鳥蛋”很小。但是它帶來的是“騎行”活動的互聯網化,這個小硬件將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菜鳥科技的“騎行生態”也將為自行車、交通、安防等行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王吉偉,傳統企業走出的自媒體人,專欄作者,評論人。關注電商、O2O、企業轉型、互聯網+、新媒體、大數據、智能家居、物聯網等淋雨。 微信:mcjave,微信公號:王吉偉】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