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魅族同天面世,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面臨怎樣的變局?觀點
華為榮耀手機與魅族同一天面世,而雙方都為參與發布會的記者們提供了穿梭往來的大巴車,算是友商競爭與合作的模范了。與此同時,樂視與360有關酷派的手機愛情故事鬧得比股市還熱鬧。此前,大神手機引領了智能手機的價格新低,小米在618大促中被推下神壇。一系列的信息預示著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正在發生深刻的改變,新的江湖格局日漸形成。
自從中國進入4G時代之后,智能手機市場的格局就在發生變化,最顯著的特征是,3G時代風光無限的小米開始遭遇成長瓶頸,三星的地位搖搖欲墜,諾基亞等基本上徹底退出歷史舞臺,華為異軍突起,中興和聯想、酷派有日漸沉寂的可能。
小米陷入成長的煩惱,不再成為唯一領軍者
我們無意去充當米黑,但小米在發展過程中確實遺漏了很重要的東西。如果記憶力比較好,在當年中國年度經濟人物頒獎現場,馬云和王健林兩位頒獎嘉賓對雷布斯發自肺腑的忠告和提醒應該還在耳邊,只是有些人不愿意接受而已。一家企業,幾年的快速成長容易,但難的是守住成績,變成一家具有長期成長性的健康企業。
小米可能面臨的發展困局是早已注定的,也是所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陣痛,對于這種情況,小米應該早有準備并坦然面對。小米現在要做的是,盡快調整方向,彌補短板,放緩節奏,甚至主動的讓企業發展降速,調速換檔之后才能有始終處在第一集團的可能,否則極有可能盛極而衰。
當然,小米仍具有很強的實力,向上的勢頭未減,多樣化的戰略布局也能夠保證小米未來的整體競爭力,只要戰略得當,具備成為智能手機行業第一陣營的實力。
華為轉型成功,成就消費者領域新傳奇
在原來很多人的眼中,華為是一家內斂務實注重創新但缺乏與消費者溝通的老牌企業,但最近幾年的變革讓整個社會刮目相看。
華為原來只是一家幾乎不帶品牌的運營商手機供應商,雖然有華為的品牌,也差不多是低端產品里的一個選擇而已,可經過幾年的打造,華為和榮耀成為了市場上的佼佼者,不僅M7大熱,榮耀從6到7也引領了技術創新和互聯網手機品牌的風尚,完全蓋住了小米的風頭。
對于通信技術的把握能力成為了華為能夠在4G時代展露頭腳的最重要原因,持續的研發投入與幾十年通信設備的開發經驗,使得華為在手機發展方向上更好的進行技術突破,手機卡盲插技術、雙網雙通技術,以及節電等等,都讓華為手機的功能開始逐漸實現行業領先。
當然,華為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也并非僅僅是技術上的優勢造成,公司的管理轉型和更開放創新的思維也是成功的關鍵。華為從上到下積極的擁抱消費者市場,學習友商的互聯網營銷模式,花粉的運作模式十分成功,優質產品和優秀的運營,華為再次讓世人刮目相看。在世界通信設備商紛紛退出終端市場的背景下,華為取得的成功更是讓行業振奮。
三星、蘋果的風光難在,新興手機力量崛起
進入4G時代以來,三星的市場影響力快速下降,特別是中國移動的高端機不再依賴三星的支持和降低終端補貼之后,三星的新手機在市場上的光環開始消退,至少,三星原來的手機品牌溢價不再起作用。
以前,三星處在蘋果與中國國產手機的中間位置,這個中間地帶十分寬闊,三星可以任性而為,可蘋果為了追求銷量也開始向下延伸,而中國手機企業為應對市場萎縮也開始向上發展,雙重擠壓之下的三星逐漸開始力不從心。
同樣,作為世界科技企業代表的蘋果也不再是以前呼風喚雨的品牌,至少沒有以前那樣的吸引力了,蘋果手機在功能上已經被安卓手機群體超過,僅僅剩余的操作系統上的好處也被一點點的蠶食,在中國市場上雖然還可興旺一段日子,但不可否認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更加實用的國產安卓手機。
因為產能過剩,也因為日益分化的多樣化客戶需求,滿足不同人要求的手機品牌逐漸上市,包括以“制冷”為噱頭的格力手機、號稱摔不碎的三一手機、面向粉絲群體的錘子,等等,這些手機雖然銷量都不大,但也分化了市場,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整體力量。
綜合起來看,中國的手機市場在一兩年內仍是蘋果三星領先,但國產手機品牌會呈現兩強格局,華為與小米日漸突出,特別是華為將成為領軍企業,聯想、中興、酷派等轉型發展還需要努力探索,跨界而來的手機企業短時間都難以沖擊市場。更大的變化將是,這些國產手機品牌將形成集體沖擊世界市場的態勢,兩三年后,如同家電一樣,中國智能手機企業將占據世界手機市場的第一集團,不僅僅是銷量,也包括品牌和質量。
【每日一文,堅持十年,歡迎業界讀者溝通交流,請微博 @馬繼華 或加微信公眾號“北國騎士”】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