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通:除了重組還有什么可拯救觀點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中國聯通的傳聞不斷,各種各樣版本的與中國電信合并的方案,還有說要對中國聯通進行分拆,還有中國聯通將進行混合所有制試點的消息,總之,讓中國聯通成為了最受矚目的電信運營商。
當然,中國聯通廣受關注的原因還不僅僅是傳聞,也有現實的數字。根據中國聯通2015年公布的一系列經營數據,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按照媒體的報道,今年1月中國聯通新增移動用戶數僅有8.3萬,創下歷史新低。今年2月,中國聯通移動用戶暴跌282.1萬,,3月及4月,聯通也分別流失了160.9萬和253.2萬用戶,5月又流失191.3萬。也就是說,半年不到,中國聯通的用戶數流失掉800余萬。
用戶流失情況嚴重,但未來不久將會趨于穩定
很多人覺得,中國聯通目前的經營窘境是因為中國移動的4G業務發展擠壓所致,因為在2014年傻傻的等待FDDLTE牌照,中國聯通錯過了4G業務發展的最佳時機,被競爭對手遠遠甩開。我們在去年也多次在分析中指出中國聯通所謂的雙4G策略,用快的3G來“冒充”4G的風險,但木已成舟,也因為中國聯通的很多現實困難,無法采取更為激進的策略來發展4G.。
但是,也許事情并不能如此簡單的分析,中國聯通的用戶發展問題并非僅僅是4G造成,也與寬帶發展不利有關,與中國電信在寬帶上的實力相比,中國聯通也受到了中國移動大力發展固網寬帶業務的巨大沖擊。
更為關鍵的是,去年因為有關部門要求的縮減營銷費用,三家電信運營商都在營銷發展上遇到困難,中國聯通的影響尤其大,對于黑卡的打擊更是雪上加霜。在三家電信運營商用戶發展都緩慢的情況下,中國聯通的用戶數下降也就不足為奇。
實際上,同樣的情況也曾經出現在3G運營初期的中國移動身上,可隨著時間的流逝,用戶數就會逐漸穩定了下來,短時間的用戶流失并不會讓中國聯通傷筋動骨。這個和減肥一個道理,很多水分的流失也許會讓公司更加健壯。
中國聯通董事長早就在年初預警今年公司會遭遇用戶增長壓力,可見中國聯通高層對現實情況有很清醒的認識,也已經有預案來應對。在用戶數增長和資費下降的大背景下,中國聯通只有創新轉型才能擺脫困局。
跨界合作和創新轉型賦予新的發展動力
中國聯通在2014年開始就已經展開了比其他運營商更為深度的轉型發展,在很多領域都是率先行動,這一系列的跨界發展將成為未來中國聯通的新增長點。
3月3日,招聯消費金融公司由招商銀行境外全資子公司永隆銀行與中國聯通旗下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共同設立,注冊資本20億元,雙方各出資50%。這是自2013年9月底銀監會宣布擴大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城市范圍后,首家獲批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也是國內首家在《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即CEPA)框架下獲批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
6月15日,以“互聯網+舍沃其誰”為主題的TCL通訊、中國聯通沃易購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深圳舉行。TCL通訊中國營銷本部副總裁王彥新、聯通集團沃易購運營中心總經理伍昭祥分別代表雙方現場簽約,宣布達成戰略合作。
6月初,中國聯通與樂視在京舉行生態戰略合作發布會暨聯通渠道“樂1”首銷儀式。雙方推出4G聯通定制合約機,年內銷售目標是超過100萬臺。樂視與聯通將打造線上線下聯動的“互聯網+”營銷體系。此外,樂視還與中國聯通獨家合作了流量免費計劃,每月向用戶贈送6G樂視定向流量。
以上這些還只是最近一段時間中國聯通尋求突破的對外合作的部分內容,與金融行業的合作、與終端企業的合作和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都在全面展開,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勢必會有力扭轉經營局面。
我們已經看到,未來電信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將不會局限于用戶數和通信業務上,而是會拓展到互聯網應用的方方面面,前途也不會系于寬帶收入和流量收入,而是向社會服務和內容方面延伸,更大的價值來自非電信服務。中國聯通如能在這些方面走在前面,會大大提升其未來業績,假如混合所有制改造率先試點或有傳言中的部分重組發生,都可視為聯通的大大利好。
【每日一文,堅持十年,歡迎業界讀者溝通交流,請微博 @馬繼華 或加微信公眾號“北國騎士”】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