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臺——借款端和理財端這兩個P端的博弈金融
文/王金曉(微信公眾號:tmtguancha)
P2P在眾多的金融產品中屬于小字輩,這個發展不足十年的品類卻在短短幾年時間里成為一種現象。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日前在出席論壇是表示,P2P在互聯網金融中已經占比最高,并且呈現五大特征:機構數量較多、整體規模小、增長速度較快、區域發展不平衡,風險事件頻發。
從這些特征中,我們或許可以看到一些端倪,風險事件不必多說,這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是P2P行業的根本;增長速度快、區域發展不平衡說明,P2P行業的前景十分樂觀,擁有廣闊的市場等待開發;而機構數量多、整體規模小表明,P2P行業仍然尚未形成相對確定的格局,所有機構都有機會,也都有壓力,P2P行業的競爭依然激烈。
對于企業來說,競爭的關鍵在于找到發力點,那么,除了風控,P2P行業競爭的發力點在哪?實際上,從P2P(per to per)的字面意思就不難看出,這個行業真正的發力點就是“P”,也就是在借款端和理財端爭奪用戶。
借款端:便捷性與安全性并非零和游戲
作為一種新興事物,P2P勢必要具備足夠的差異化才能真正吸引到用戶,作為互聯網的衍生產物,對借款人來說,P2P最大的特點就是:流程簡單、門檻低、收費低。從銀行貸款,用戶往往會面臨著繁瑣的程序復雜的表格,而讓用戶選擇P2P平臺,最重要的就是簡化這些程序。但程序的簡化往往會導致借款人的審核不夠嚴謹,為平臺增加壞賬風險。貌似這兩者是不能兼備的“零和游戲”。
事實上,這種矛盾是可以調和的,關鍵在于對陌生用戶的審核技術。各廠商都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最大化縮減流程,這其中比拼的就是技術。代表公司如宜信,宜人貸基于數據的抓取和解析技術,推出了 “極速模式”,用戶在宜人貸借款App授權個人數據,即可在10分鐘內迅速獲知審核結果。這背后是一套完整的風控邏輯,帶來的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宜信憑借這一模式累計交易促成金額已突破10億元。
理財端:收益與安全的最大化
毫無疑問,對于理財用戶來說,安全性是最基礎的。這也是用戶會把大部分錢存在銀行的主要原因。對于P2P平臺同樣如此,最基礎的是讓用戶對平臺感到安心。比如平安集團的陸金所,依托平安融資擔保,可以保證用戶的資金安全。宜人貸對出借人的每一筆交易都備有債權合同,并且設立風險備用金,采用小額分散出借的方式,用戶可以查詢到每位借款人的詳細信息和交易的法律合同,這些都降低了風險。
在安全性的基礎上,收益越高就越能吸引用戶,這也是牛市有如此多人炒股的原因。理論上來說,不存在一個絕對的值最能吸引用戶。但考慮到平臺的安全性,收益不可能無限制地高,關鍵在于一個相對的高收益。宜人貸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在10%左右,而且相對比較穩定,這便是吸引力所在。
在兩個端的布局越好,獲得的回報就越高,致命的平臺如宜人貸、陸金所等均吸引了大量用戶。
寫在最后
在未來一段時間,P2P平臺將步入行業洗牌階段,平臺之間的競爭將會愈發激烈,對所有平臺來說,競爭的落腳點就是兩個端的用戶,誰能做大用戶量,把平臺的資金流動起來,誰就會成為大浪淘沙后剩下的黃金。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