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降費大“忽悠” ,運營商為何假“慷慨”觀點
真正要不“忽悠”,只有挖掘增值付費的可能和新的利潤池,運營商才可能實現消費者無限接近于零的資費需求。
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集體提出提速降費“N大舉措”。然而運營商的“慷慨”并沒有換來用戶的好評,而是被質疑缺乏誠意,隔靴搔癢。這種巨大的落差,暴露出了什么問題?為此,《中國商報》記者張惠和筆者進行了一番探討。
筆者以為,在提速降費上的沖突,主要表現為公眾長期以來對資費不合理的“積怨”,資費長期以來存在地域差別、消費差別,顯示出了階層的不平等和消費的不平等,特別是消費者在國外漫游上的吐槽,這些造成了長期對資費的積怨。這些讓消費者和運營商的拉鋸戰變得更加激烈。誠然,消費者更希望資費為零,但運營商更希望從資費上獲得直接受益,這種目標上的差異,也導致了矛盾的激化。
而之所以,運營商假慷慨,無法調整到位,關鍵在于運營商在直接獲得資費以外的增值付費上的不自信,在很大程度上,運營商的“免費服務、增值付費”企圖,一再被OTT、免費WIFI等各種情勢所破滅。沒有更多盈利空間,又面對強大4G建設資金壓力,更迫切需要在盈利上直接獲得“增值”。運營商的無窮欲望也導致了矛盾的激化和資費降低的難以成真。
因此,真正要不“忽悠”,除了來自政府層面的壓力外,運營商還要開辟新的藍海,只有挖掘增值付費的可能和新的利潤池,運營商才可能實現消費者無限接近于零的資費需求。
但在目前看來,運營商的體制問題,讓其難以真正挖掘到這部分利潤,飛信的失敗、聯合游戲進行移動游戲拓展的被OTT,以及其他業務拓展類型已經被其他互聯網+項目所占據(如樂視手機以返還話費的方式來補貼移動視頻、淘寶商家以補貼網費的方式來吸引移動電商消費者前來付費、互聯網汽車、互聯網電臺、網絡房產的開發等)都讓其尋找藍海的可能性越來越渺茫。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