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電動車能否站在“風口”順勢而為?自媒體
從去年以來,工業4.0概念席卷全國,能源互聯網也跟隨火爆。2014年11月,柏林電動車產業論壇上,自稱為能源互聯網骨灰級粉絲的德國華人新能源協會主席廖宇開宗明義地亮出這樣一種觀點:電動車產業就是能源互聯網最大的商業模式!
無獨有偶,隨著國家提出“互聯網+”戰略,互聯網與傳統工業結合,逐漸成為主流思路。國家能源局4月17日召開了能源互聯網工作會議上確定了國家能源互聯網行動計劃。屆時,大型發電集團、電網公司、民營互聯網企業及研發機構、新能源車企和高校將相應這一計劃。這是主管部門首次正式組織探討能源互聯網,既是響應國家戰略號召,也是從技術上推進電力市場化和新能源發展。
隨著政策和技術的逐漸成熟,智能電動車風起云涌,電動車企業紛紛爭當“風口的豬”,復制“汽車領域的特斯拉”以及“手機領域的小米”,企圖以互聯網模式顛覆傳統電動車行業。
野蠻生長亟待變革
電動自行車技術含量小、投資少、起點低,所以不少企業紛紛投資生產,這使得該產業在的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和所有新興行業一樣,目前電動自行車正呈現著野蠻生長的態勢,領域仍然存在著許多的缺陷和詬病。
國內幾乎所有的廠家都對外公布了擴張計劃:新蕾在東莞、新大洲在天津等地建廠;前不久愛瑪2014年第400萬輛車電動車無錫下線,并高調宣布2015年突破450萬輛,預計天津基地的產能將達到1000萬~1200萬輛!廠家們在紛紛擴產的同時,也加快了新車推出的步伐。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國內電動車行業共推出新款電動車約100余款以上,其中,愛瑪推出mini家族的六大系列,不下20款車型,雅迪推出了新騎士系列,也有10余款車型。在不斷投資設廠和設計車型的同時,廠家也開始大力擴張銷售服務網絡,并布局電商渠道。整個電動車行業都在以異乎尋常的速度成長,甚至已經到了可用“野蠻”二字形容的地步……
野蠻生長必然會帶來陣痛。盲目擴張導致部分企業深陷“質量門”的危機中,經銷商規模過多也使得整個行業陷入惡性競爭之中。電動車型號多而不精,產品質量已經呈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消費者抱怨也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傳統電動車的電池、外觀、安全性、質量等也都成為了消費者抱怨的槽點。智能化的電動車也成為了網友們的最佳追求,在一次網上意見公開征集中,消費者列出了他們心目中的智能電動車該有的特點:外觀漂亮、接打電話、聽歌、GPS定位、導航、路線規劃、路況預報分析、帶藍牙、自動檢測故障、跟手機同步、手機App提醒、有固定手機的地方和手機充電USB插口。
電動車是種生活方式
網友們的需求很奇葩,但從上述需求來看,目前用戶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輛電動車,更是年輕人對于電動車這樣一種青春活潑的代步工具中寄托的一種態度和生活方式。
用戶上述需求對于傳統電動車行業來說,幾乎是難以滿足。而就在此時,曾任職華為常務副總裁的李一男宣布辭職創立牛電科技,組建了一支豪華團隊開始了他的最后一次創業,而他的創業項目正是智能電動車。牛電團隊陣容堪稱豪華。微軟設計師、前 Frog Design成員、設計分析家胡依林, 前小米市場部高層張一博、歐洲設計師Joseph Nelson、供應鏈大牛何衛華以及電氣研發合伙人劉成棟。這一支史上最大混搭團隊在智能電動車領域有著深刻的從業經驗,潛心開發產品時日良久。
李一男表示,牛電團隊愿全身心投入,利用材料與技術的革新,去打造一款最牛的電動車!李一男在微博上曾經問出這樣一個問題:以往,電動兩輪車給人的感覺是草根,其消費群體會被認為是想出行、但又買不起車。同樣是兩輪,自行車則讓人覺得是時尚、健康的出行方式。為什么騎電動兩輪車就不能讓人覺得是一種自然的方式呢?
在前德國的設計機構 Wilddesign,領導消費產品和概念摩托車的設計和開發的Joseph Nelson看來,領導消費產品和概念摩托車的設計和開發看來,電動車是不是也可以有些智能化的嘗試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科技能夠改善行業現狀,材料和技術的革新,或許將早就一款最牛的電動自行車。智能手機行業的變革或許為智能電動車指明了方向:
1、一系列傳感器的運用,使手機有了自己的感應器官,能夠感知周圍環境;
2、人性化的交互方式,操作更直觀;
3、可聯網互動,交換信息;
4、大量應用的開發,使得手機不只是單一的通話工具,自身功能大大擴展。
而在這樣的開發思想的指導下,牛電未來或許是一臺這樣的智能電動車——時尚靚麗像自行車一樣輕薄,超強的續航,車上有著專門的手機座充,電動車上還有專門的耳機插孔......當電話來了時,輕輕撥一下扶手上的按鍵即可接聽電話,手機和電動車通過藍牙連接后還可以進行路程記錄和實時分析前方路況......或許,這樣才能叫做“如何優雅地騎智能電動車”。
行業變革方向何在?
智研咨詢2014年公布的《2014-2020年中國電動車行業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中顯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目前電動車行業將在轉型升級道路上更進一步,轉型時期的各種特征將更加凸顯,行業內呈現出了產業更規范化、產品更精細化、品牌更集中化、渠道更扁平化、營銷更差異化的趨勢。在這樣的大趨勢下,整個電動車行業正在呈現著細分和分化的特點。
整個電動車行業不僅在技術上面臨互聯網改造的問題,在品牌、營銷、渠道等方面都將進行一場互聯網式的顛覆。張一博曾作為小米市場的核心策劃, 負責整個電商網站的產品與服務規劃,并參與各式小米明星產品的發布策劃與多平臺市場營銷活動。張一博介紹,牛電目前的宣傳和營銷策略來看,完全不像是艾瑪、雅迪等傳統電動車品牌,牛電更像是一個互聯網品牌。
何衛華在中恒電氣、聚光科技擔任供應鏈與制造中心總經理,經過重建與優化其供應鏈與合同交付管理團隊,為兩家公司成功上市作出了突出貢獻。他表示新產品目標用戶為85后的城市青年,產品定位將主打主流人群的第一交通輔助工具的概念。因此新產品將會主打設計上的時尚感和設計感,將會針對目標人群的需求對產品外形作以更新。牛電將在產品材料上做出大幅改變,不管是在使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或者是對在加速性能,剎車和快速轉向等功能的滿足上,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輔助工具。
“隨時培養自己的不滿”的口號中展現出的對產品的極致追求,專門從國外請來的外觀設計師、專門的電動車系統研發負責人以及純互聯網的創業團隊,李一男表示牛電已在常州建立了自己的工廠。牛電創業團隊極具顛覆基因,而這樣一款創業產品或許將成為電動車行業的“小米”,將導致一次產業變革。
5月6日公布的《行業品牌微媒體EV指數周排行榜》以及近一個月以來的百度指數牛電都遠遠甩出同行對手幾條街,展現了牛電作為一個新興品牌極強的號召力。“不管對多少事情失望,都沒有理由對最好的時代失望”,李一男在微博中如是說。
總結:
互聯網展現出來的精髓便是萬物互聯,而電動車作為目前國人最常用的出行工具,也面臨這樣一場萬物互聯的變革。智能電動車或許在未來就像電視、空調、冰箱、手機一樣進入千家萬戶,成為老百姓生活里具有科技屬性的必需品。
能源互聯網幾乎就是迫在眉睫的突破口。目前眾多汽車企業涉足純電動車,有分析認為,為治理汽車尾氣帶來的污染以及減少能源的大量消耗,政府已經將新能源汽車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出臺各種扶持政策,從長遠看,純電動車或是一個解決諸多問題的好方向。華為太子李一男的出走創業或許在大家看來有些瘋狂,但他去除存量的選擇或許才能成就他將來的偉大。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