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政府為何偏愛電商!觀點
近日,距離成都市南60公里的四川仁壽縣,將舉辦了十四年之久的傳統枇杷節搬到了網上。當地政府聯合京東,將地方特產大五星枇杷首次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進行銷售,玩了一把時髦的“互聯網+”。這是地方政府攜手電商平臺共同促進農副產品銷售的一個生動案例。
這一兩年,電子商務的確炙手可熱——不僅市場熱度高,還成了地方政府爭搶和扶持的對象。這種熱情從中央政府開始,橫掃各級地方政府。拿今年來講,李克強總理已在多種場合為電子商務站臺,強調“電子商務對激發中國經濟的活力功不可沒”,國務院也在5月7日發布了被稱為“電商國八條”的《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就地方政府而言,不論是發達省份還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也都無一例外地主動擁抱電子商務,除培育本地電商企業之外,還在積極尋求與阿里、京東、蘇寧等國內主要電商平臺的合作。
如果我們把對象繼續縮小至農村電子商務,則更會驚覺地方政府的這種熱情就如同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從積極申請進入商務部財政部的“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程”,到各地紛紛出臺加快農村電商發展的指導意見,再到與各大電商平臺簽署農村電商合作協議,進行電商資源對接,地方政府向農村電商完全敞開了懷抱。
所以,我們不得不問,這年頭,為何政府都偏愛電商?曾幾何時,有些市縣政府還在擔心外來的電商會擠垮本地傳統商貿企業,為何對電商的態度會由質疑到遲疑又到了現在的張開雙臂?
政府偏愛電商原因之一:造福農民
這個不難理解,電商將工業品帶到農村,同時又能將農產品帶到城市,這種雙向的流通讓農民作為消費者與生產者都能享受到電商的紅利。特別是對于生產者的農民來說,電商的意義更為深遠。用電商平臺將農產品賣給城市消費者,消除農民生產者和城市消費者之間的中間環節,讓他們之間直接連接,將對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模式帶來變革,有望解決農民賣菜難、賣糧難等問題,為農民保收、增收。如果說,“工業品下鄉”促進了城鄉消費公平的實現,那“農產品進城”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解決農產品供求信息不對稱、農副產品價格存在“剪刀差”等歷史難題。
這就是商務部把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作為農村電商發展重點內容的原因,也是阿里、京東、蘇寧出手鋪設工業品、農產品雙向流通渠道的原因。開篇提到的四川仁壽網上枇杷節,就是京東工業品下鄉及農業品進城閉環模式的一次嘗試,京東通過與地方電商企業合作,在縣政府的授權下開設“京東商城——地方特產館”,網羅當地特色農副產品,打通其全國銷售網絡。同樣,阿里也為農村當地企業和村民在淘寶上提供農產品業務銷售平臺,形成淘寶平臺上的農產品特色館及相關產品。蘇寧易購則啟動了農產品直采、農產品眾籌,并已在部分城市實現了生鮮自營銷售配送。
地方政府樂于看到電商巨頭們逐鹿農村市場,競爭帶來了勃勃生機,也帶來了三農問題的“解藥”。“村民們都希望把網上賣枇杷這個銷售渠道穩定下來。”仁壽縣一名村官這樣說,這其實也是地方政府的心愿,而且看起來實現的可能幾乎是100%。
政府偏愛電商原因之二:拉動農村經濟
除了直接提升農民的收入,農村電商還能激發農村經濟活力,推動農業產銷量、農村加工業/商貿業等的發展,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這個同樣不難理解,首先,農村電商能讓農民更便捷地買到優質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同時,電商平臺還能通過大數據等技術將農產品的供需直接對接,用具體需求來指導田間地頭的具體生產——城里需要什么,需要多少,田里就種什么,種多少,甚至包括如何耕種。如果這一愿景一旦實現,對于農村經濟的產業結構調整將是具有革命性意義的。
其次,村辦或私有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特色產品企業也能通過農村電商打開銷路,創建自有品牌。而電商力量的介入,還有可能將以前的村里作坊改造成為一個小型的現代企業,因為電商平臺對個人和企業準入有嚴苛的標準,一旦打算通過京東或阿里的平臺開拓網上銷售渠道,對企業的升級改造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些,將直接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和農村經濟的轉型。
而在電商的激活效應下,大量務工青年會返鄉創業,這既能緩解農村人口空心化現象,又能為農村經濟注入新鮮力量。對于這些返鄉創業的青年來說,電子商務一定是主業之一,不論是當農民繼續種地,還是在網上開店,或者創辦工廠,他們都將是農村電商發展的生力軍。
如此看來,對于農村電商,政府何樂而不為?
政府偏愛電商原因之三:活躍縣域經濟
地方政府頻繁觸網,還鑒于他們看到了電商對于縣域經濟的引擎作用,不僅僅是一個村的發展。雖說不能“一網解千愁”,但在經濟新常態情勢之下,農村電商的確能夠為地方政府解除很多煩惱。
第一,地方政府發現,電商與傳統商貿企業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關系,而是合作與共同促進的關系。當地商貿企業可發揮了解當地市場需求、熟悉當地消費特點、擁有穩定供商網絡與客戶網絡等優勢,與電商平臺展開本地合作,這是雙方互利的事情。據了解,京東、阿里和蘇寧易購在縣村一級均不同程度的與本地商超供銷企業合作,共同推進渠道下沉戰略。
第二,京東、阿里和蘇寧易購這種電商巨頭的介入,還能促進地方電商平臺的發展。電商巨頭成熟的業務體系、開放性的培訓體系以及大流量大平臺的既有優勢,都將發揮強大的企業孵化功能。
第三,對于地方物流商、服務商來說,電商進入農村也是他們實現跳躍式發展的機會。比如京東幫服務店,就是整合社會資源服務農村市場的較好嘗試,它扶持了大家電供貨商與服務商在4-6線城市的布局,讓他們實現了業務量與營收的持續增長。
此外,電商還能刺激地方經濟的創新力量,這是“互聯網+”經濟形態下大眾創新的體現之一。因而,我們不能低估電子商務或者農村電商對于地方經濟的巨大推動力量,雖然我們目前仍無法具體估量這種對創新的激發究竟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
因此,對于農村電商,地方政府沒有任何不歡迎的理由,他們更多地是與各電商巨頭一拍即合,兩相歡喜,如四川仁壽與京東,如甘肅隴南武都與阿里。地方政府與電商平臺的聯姻,還將繼續下去,而這種聯合對于新農村建設和地方經濟轉型升級所帶來的巨大變革,將在這片廣袤的被稱為“藍海”的農村市場上,逐漸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南冥一鯊(微信公眾號:southsharker):解讀行業發展的大勢,揭示新聞背后的真相,總結互聯網化的經驗教訓。關注南冥一鯊,在這里讀懂互聯網,因為知大勢,方能贏未來。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