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用!巴菲特又給了經濟學家一耳光自媒體
巴菲特:雇傭經濟學家是浪費錢
這不,巴菲特又給他們不好受了。
5月2日的股東大會上,有人追問美國當前的低利率環境會持續多久,美國是否有淪為日本的危險時,巴菲特指出:“我實在想不起來,我曾經基于宏觀經濟因素而決定做過任何一樁買賣,我從來不會僅憑宏觀因素將收購或關閉一家公司。”他特意表示:“如果一家企業雇用一位經濟學家,那意味著公司費錢多雇了一個人手。”
馬云:多次稱經濟學家無用
2012年網商大會上,馬云如此攻擊經濟學家:
我記得先一段時間,我跟一些企業家在交流,大家都很擔心、很擔憂,有的人考慮要移民,有的覺得經濟不行,大家在問政府十八大以后,有什么樣的政策可以讓我們的經濟好起來。聽聽經濟學家對于未來經濟怎么看,我覺得特別悲哀,我說春江水暖鴨先知,假如企業家要去聽經濟學家,這些企業家一半已經死掉了。
為什么?中國真正優秀的經濟學家沒有多少,我的看法,經濟學家首先是個數學家,他對數學的模式很有興趣,第二他對昨天的所有東西,昨天所有的數據,拿出來以后,總結一個商業模式很有興趣,企業家是對于未來有興趣,經濟學家對昨天有興趣,所以你讓一個對昨天有興趣的人去判斷未來,這是悲哀。
2014年浙商大會上,馬云再次炮轟經濟學家:
我自己對經濟學家尊敬,我們企業家不能聽經濟學家預測的未來,我們企業家最能夠感到時代的變化,經濟的變化,如果你這個時候還去聽經濟學家的預測,你的災難就大了。
英國專欄作家:經濟學家不懂創業者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約翰遜認為,看不出職業經濟學家有什么用。他們聲稱自己了解貿易和金融、了解市場和信貸,可是我很難看明白他們昂貴的建議和深奧的辯論有什么實際效益。熱衷理論卻疏于實踐的學者們發表了晦澀的經濟學論文、艱深的公式或枯燥的講話,但勇敢的創業者們不能依靠這些東西,與此相反,他們需要的是巧妙的發明和有力的執行。大多數經濟學課本中幾乎不提創業者,即使提也往往抓不住重點,這個事實說明了多數“乏味的科學家”脫離現實,對市場真實的運行并不熟悉。
他還舉出兩位知名人物做反例:在紐約時報(NewYork Times)上侃侃而談的諾貝爾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保羅•克魯格曼總是作出的消極的預測,熱衷于抨擊共和黨,這意味著他無法給我們實際經營企業的人提供任何有用的建議。
現代最危險的經濟學家無疑是搖旗吶喊讓美國經濟墜下懸崖的前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
經濟學家研究的,關乎大眾福祉
巴菲特和馬云,在賺錢方面可以說非常成功了。他們可以仔細地鄙視經濟學家。就好像寫小說的鄙視評論家一樣。但要把他們的話當真,顯然是被誤導了。巴菲特等人經營企業很成功,他們是在一線親力親為者,這與務虛的經濟學家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職業。兩種職業間有某些交集,導致企業家說出過頭話,其中未免有些嫉妒對方的成分。
正如蘋果園主不需要知道牛頓的萬有引力也能種好蘋果樹,馬云們不需要經濟學家也能發大財。但經濟學家探究的,是作為一個整體的社會經濟向何處去的問題,這關系到最大多數人的福祉。你讓他具體預測一次經濟危機,他可能確實做不到。因為即便是經濟學家,也有跟政府走得近和遠之分,如果跟政府保持距離,則關乎經濟決策的重要制定過程、關鍵數據,經濟學家就無法第一時間獲知,所以也沒有理由責備經濟學家沒有預測出經濟危機。
但是,經濟學家可以預言。他可以告訴我們如何認識紛繁復雜的經濟現象,而這是馬云們不懂,也不會告訴你的。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