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硬創先鋒:智能灶的瘋狂和現實困境自媒體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十四
吃貨似乎已經成為我國一大國民特色,放眼全球,亦是如此。于是,智能化也就自然而然地波及美食界,完美烹飪的可推廣性成為一大課題。不要笑,這是嚴肅的科學命題。
如何改造已有的烹飪工具
4月7日,Kickstarter上線一款眾籌產品Meld,用于烹飪灶臺、炊具的智能化升級。截止4月23日,該項目已經獲得超過16萬美刀的投資金額。
Meld的技術核心在于將小火、慢火、中高火等這類美食術語,轉化為電路數據信息,運用溫度計、溫度傳感系統以及智能火力旋鈕進行火候的控制。因此,Meld只包括一個替代傳統烹飪灶火力旋鈕的智能元件,和一個形似廚房溫度計的溫度傳感棒(芯片),就能適配幾乎所有的電磁或煤氣灶。
此外,Meld的智能化改造還包括手機App無線控制旋鈕與芯片。據悉,Meld App內置大量全球各地風味的菜譜,并允許使用者進行個性偏好設置、修改。不過,Meld App似乎忘了給“社交狂魔”們設置一個交互分享功能。
中華菜系烹飪的智能化難點
Meld主要功能似乎并不覆蓋我大中華燜、鹵、炒、熘等烹飪手段。因為我國烹飪習慣與西方有很大不同,在用料細節方面,我們更習慣于依賴廚師本人經驗進行控制,很少用到廚房稱量器;烹飪手法方面,我們的火候控制也很依賴具體食材個性,翻炒等常見的家常菜手法也難以采用單純的火力控制進行。
因此,實現中華菜的烹飪智能化可能還需要智能機械臂(機器人)和迷你分子光譜儀(這個之前在眾籌平臺上已經出現過了)。
智能化好想但難搞?
Meld的機理好想說起來簡單,但這個來自美國西雅圖的創客團隊卻聲稱耗時一年,并且成品并非那么完善。
事實上,Kickstarter等眾籌平臺上的大多數產品都顯示自己的研發時間超過一年,真的都要這么久么?讓我們來追蹤一下Meld的成長軌跡。
Meld團隊成員普遍來自亞馬遜,聲稱該項目成立于2014年5月,并于7月通過了項目理念。Meld真正的理學設計始于同年8月,并于9月進行初步的電路設計,10月開啟工業制造設計,11月獲得產品原型,今年1月篩選相關制造商,3月完成所有相關設計,并自稱是首款自動烹飪溫度控制系統。
這樣看來,其實Meld的研發進程并不緊湊,產品模型并不豐富。能夠籌得還算不錯的投資金額,主要還是在于烹飪智能化的理念,可見吃貨市場還是很大的。
總結
我們最近都在強調物聯與智能化,也不停地出現了許多成功眾籌的產品,昭示其強大的消費市場。然而,目前國內創客的技術其實已經具備,但創意方面還是相對狹隘,主要還是集中在路由器、插線板等領域,山寨現象也比較嚴重,沒能突破慣性思維。
Meld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趣而又簡單的智能產品案例,其產品進程歷史也為現在打算入行的創客們提供搶占市場先機可能性的信心。相信發散思維,關注生活細節需求,國內團隊在智能產業也能突圍。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