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華為聯想內部生態:榮耀劉江峰和聯想邵韜為何相繼離職自媒體
4月9日,據消息人士透露,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劉軍在公司內部信中宣布,原聯想集團副總裁暨聯想手機業務BU負責人邵韜,因個人原因即將離職。而就在昨天,華為榮耀手機總裁劉江峰也正式在微博發布離職感言,將之前一直討論的離職傳聞畫上了一個句號。劉江峰以“時間已老,理想還在。為了紀念,為了感謝。”十六個字作為離職感言。聯想和華為,兩大國內科技公司手機負責人相繼離職,不禁引發了眾人的許多猜測。本文就從榮耀劉江峰和聯想邵韜離職入手,對比分析了兩公司的手機品牌生態。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個別高管離職本沒有什么奇怪,不過相對互聯網的高流動性,顯然手機行業高管跳槽相對要低了不少。
這幾天的一個大新聞是聯想負責手機BU的邵韜準備離職,聯想挖來前HTC產品線規劃和營銷副總裁蕭才祐將繼任該職位。今天華為榮耀副總裁劉江峰正式離職,劉江峰離職不是新消息,華為也早就宣布華為前西歐地區部副總裁趙明接任。
有朋友問江峰離開對華為手機的影響,對于華為這樣管理體系非常完善的公司,不會因為一個人的離職對業務產生任何影響,按照一個朋友的說法華為一個上將管理者多個中將,甚至其中不乏具有上將軍銜的下屬,只是崗位不夠。不是貶低個人的作用,而是華為體制已經培養了足夠多需要的人才。
說劉江峰離職對華為影響甚微,其實更關鍵的原因在于目前大陸手機品牌中華為獨樹一幟,無論戰略還是戰術領域已經都有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各個崗位各司其職如何發展也很明確,整個華為終端各部門甚至各員工應當也都明白自己的努力目標,對于華為這種管理體制非常完善的公司而言,運營處于最健康的狀態,這種情況下個體的離職對整體影響甚微并不難理解。
反觀聯想,雖然去年收購了Moto手機業務前景看好,與華為相比,至今為止聯想手機并沒有形成自己鮮明的特色,不僅要面臨互聯網新貴小米的挑戰,也要面對網絡巨頭華為的擠壓,雖然單就手機本身而言聯想未必輸過小米,不過在互聯網體驗、資源方面聯想已經落后太多,而面對華為基于海思支持已經形成的長待機、信號好的鮮明特色,聯想缺少讓消費者銘記的手機口碑,手機業務高管經營壓力很大,對于聯想而言最大問題不在執行層面而是戰略方向,高管離職雖然對業務一樣沒有巨大影響但想更換高管提振手機也很難。
華為高管更替與否與業務無關因為無論誰來誰走業務都會快速發展,而聯想的高管更替對業務影響不大因為誰上誰下都難以提升品牌及手機的價值,聯想與華為的主要差異在于華為的正能量發展而聯想目前處于惡性循環狀態。
面對移動互聯網的爆發,一個品牌的走勢往往取決于公司歷史資源的積累,華為能夠找準自己的發展方向因為海思,不過海思并不是為華為手機而生而是海思本來就是華為的一部分,聯想問題更多源于公司的資源和儲備與移動互聯網時代發展不符,并非員工不努力或管理層的懈怠,要解決這一難題需要領導層從戰略上解決或彌補,并非更換一兩名高管或通過高管的重新組合可以搞定。
聯想通過收購Moto手機業務奠定了國際化的美好前景,不過需要解決的問題依然很多,好在時間還有,未來也沒有喪失,不過隨著大陸競爭對手實力越來越強,客觀的說留給領導層調整的時間也確實不多了,希望聯想珍惜這最后的機會。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雖然余承東、劉江峰等華為終端的高管均來自運營商系統,但此時非彼時,榮耀除了面對即將到來的內部調整,還要面對遠比之前競爭更為激烈的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所以留給華為的轉變時間自然不會太長。之前IUNI換帥,加上此次劉江峰的離職,那些依托母品牌孵化而來的新品牌似乎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位置、以及如何處理好與母品牌的競合關系。而聯想雖然通過收購Moto手機業務奠定了國際化的美好前景,再加上競爭對手實力強勁,留給領聯想調整的時間也確實不多,且行且珍惜吧。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