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爽董明大姐:新時代“裝在套子里的大炮”威力幾何?創投
捎上雷軍的一臺晚會,一場豪賭,讓董明珠以及她掌舵的格力電器步入了移動互聯網的風口浪尖。當鐵娘子遇上儒雷軍;當真抓實干的傳統家用電器老牌王者干上借用互聯網思維崛起于手機江湖的后起之秀,江湖自然不會平靜。而媒體自然也能嗅出其中的商機,在其推波助瀾之下,對言論的過渡解讀,對人物的過渡消費,更是勾引無數人競相觀看這一場場口水戰的競賽。而在大多數科技人眼中,屢放豪言,對雷軍屢屢開炮的董明珠更成為了新時代”裝在套子里的大炮“。
而在董明珠宣布與雷軍的賭局作廢,格力與小米的關系已成為過去式之后,原本以為這一切已經落幕。但格力手機的出現,揭示了格力與小米之間的戰爭不僅沒有結束,反而正在悄然升級。而仔細想來,格力推出這只手機,也不僅僅是為了和雷軍的這一賭局。二者的“劍拔弩張”為了更多的是著眼于未來的行業大勢。
在3月廣州中山大學博學大講堂董明珠之有話說”傳統企業的突圍成長“的會場上,董明珠突然的亮出了”格力手機”,并表示自己正在使用。雖然格力準備進軍手機界在業界早有傳聞,董明珠也曾不斷的暗示,釋放例如:“我要做手機,分分鐘,太容易了;做手機肯定會超過小米”、“要是我做手機,我就讓消費者3年不換手機。格力有6個研究院,電器的很多功能與手機密切相關,若做手機,肯定能做到3年不用換。這是我對消費者負責!”的口風。但是當格力手機Duang的一下出現在我們面前,雖有防備,但還是給了我不小的驚嚇。而從傳統家電行業跨界而來的格力手機是否能夠完成對小米手機超越呢?
目前關于這只手機的信息,雖然尚未全部揭曉,但從各方信息綜合來看。這只手機定位于千元機市場,目標售價在1000元左右,擁有類似于索尼的外觀和5.5寸的大屏,據傳格力對其在2015年的目標銷量設定在1億只。而從上述目標銷量一億只的信息我們可以看出,格力此次的野心與自信不可謂不大。但這樣目標是閉門造車的狂妄還是胸有成竹的自信?市場又能否讓格力目標成真?我們需要從以內外幾個方面來思考推測。在外須有天時地利人和,在內需要過硬的品質和良好的體驗。
首先在于天時。所謂天時,即為行業大勢。但如今的行業大勢已不如從前,智能手機增長趨勢大為放緩,根據調研結果IDC的預測,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雖然將達到4.5億部,但同比增長僅為7.8%左右。這一增長率不僅不到2014年的19.9%的增長率的一半。更是將創下近六年新低,首次跌入個位數增長區間。對于一個增速放緩的市場,格力貿然的進入,并不能說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而格力手機的目標定價在千元,選擇低端進入,在理論上雖然談得上是一個頗為明智的選擇。但實際市場狀況卻不容樂觀。千元機市場早已不是風平浪靜,而是惡浪滔天。競爭早已白熱化,各大國產手機品牌在2014年紛紛發力千元機市場。在華為榮耀、酷派大神、魅族藍魅等在千元機市場左征右突之下,千元機市場發展迅猛,配置體驗大幅提升。如今的千元機市場,早已不是當年的風景。2014年各家出貨量突破性的增長,千元機可以說起到了極為關鍵的支撐作用。以格力首要敵人小米為例,支撐小米2014年完成出貨量超越6000萬部目標的最大功臣就是千元機紅米系列。而在今年,上述各家紛紛上調了業績目標,華為、小米更是奔著1億部而去。要完成這一宏偉目標,千元機的將成為他們完成上述目標不可替代的主力部隊。可以預見今年千元機市場的競爭只會更加激烈。而格力手機一出世就定下了一個一億部的目標,想一口吃一個胖子,似乎有點異想天開。
其次在于地利。所謂地利,即為渠道把控。渠道分為線上電商渠道與線下零售渠道,而電商渠道又將成為2015年增長速度最快的渠道。但格力在這兩條渠道上的擁抱度上,卻有著很大的差別。在線上電商渠道,格力在2014年年末才開始上線,全面布局電商,但相比早已在電商渠道摸爬滾打以至玩得熟溜轉的小米,格力現階段在線上電商渠道處于絕對的劣勢;而在線下渠道,坐擁三萬門店的格力又將稍微扳回一局。但除去自有渠道,在目前最為重要的蘇寧、國美著兩大線下零售渠道上,格力卻與二者的關系處于交惡狀態。而與蘇寧國美的關系交惡,又大大束縛了格力線下渠道的進一步延展,進行更為廣闊覆蓋拳腳,致使其自損三千。而自有渠道能否支持起銷量一億部的目標,仍是未知數。
再者在于人和。所謂人和,即為內外關系。但內外關系對于格力而言并不是一致融洽,四海升平。在內部,董明珠是格力的精神領袖,她帶領格力節節攀升,坐上空調行業頭把交椅;她治下的格力擁有著她頗為自豪的年輕研究團隊與十足的鉆研拼搏精神。并且為了共同的敵人,團結一致,自然不必擔心。但在外部,情況卻不那么理想。由于董明珠直言直語的性格,讓其樹敵頗多。而其在去年發起的“清場行動”,更是遭到了以蘇寧為首,美的、海爾、奧克斯等六大家電品牌參與的“破格行動”的強烈反擊。而在即將進軍的手機界。格力與小米交惡早已板上釘釘。董明珠的屢出豪言,也沒能在手機界留下好印象。
由此看來,在外部的天時地利人和中,對格力手機而言,其擁有的有利條件并不多。拋開這些外在,回到競爭中最為關鍵的手機上面。決定一款手機戰斗力的自然不是嘴巴,而是實際的品質與更為重要的用戶使用體驗。對于格力手機,在品質上董明珠說出了“要是我做手機,我就讓消費者3年不換手機。格力有6個研究院,電器的很多功能與手機密切相關,若做手機,肯定能做到3年不用換。這是我對消費者負責!”的話語,我也相信董明珠不會讓手機在質量上砸了格力這這些年積攢下來的金字招牌。所以對于格力手機的品質我是很樂觀的。
品質誠可貴,但體驗價更高。手機的整體使用體驗將決定用戶的去留;決定手機體驗好壞的是其內置的系統ROM。而ROM使用體驗的提升,需要不斷的積累修改完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然而在這代了表核心競爭力的ROM上,跨界而來,猛地闖入手機界的格力手機,又能有多少積累?相比MIUI,又能拿出多少特色?雖然格力有較為強大的科研能力。但在這方面,我還是不由得對格力手機的實際體驗產生懷疑。
有上述可以看出,在現階段,格力這款手機,既無天時地利人和,又無內在體驗的殺手锏,僅靠三年不用換的品質,格力手機要超越小米,顯然幾乎是不可能。這一點,我想董明珠比我們都要更為清楚,那么格力為何還要強推這么一款手機呢?我想更多的是為了格力營收的多元化和未來智能家居的大勢布局。
格力在2014年取得了年營收總收入1400.05億元,同比增長16.63%,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141.14億元凈利潤上佳業績。但格力也為自己定下了”格力要在5年內增收1000億元”的目標。但作為耐用消耗品的空調,由于其屬性,導致更新換代速率緩慢,加之市場增長趨勢放緩,要實現這一目標,僅靠空調顯然需要承受較大的壓力。
所以格力需要多元化的營收來源。而不是讓營收僅僅停留在空調上。而在多元化上,其實格力早已開始。在小家電,冰箱市場上都不乏格力的身影。格力旗下的大松小家電,晶紅冰箱、大松灶具都在為格力貢獻營收。而此時增加一條手機產品線,在多元化上面在進一步,也未嘗不可。
并且由于手機的特殊屬性和近年來急劇的功能疊加,手機的邊界已被大大拓寬,手機早已成為了最為重要的入口。而且是智能家居的理想控制中樞。而如此大勢。格力又怎會視而不見。所以推出手機,用手機作為控制中樞,合情合理。應對來自外部的競爭,打造圍繞格力的智能家居系統,自然也是理所應當。但要打造屬于格力的智能家居生態,格力還需要有更多的市場容量。而在這一點上,雷軍棋先一招,早已布局,將其智能家居體系報納萬千,涵蓋了電視、手環、路由器、血壓計、空氣凈化器、電視盒子等產品,更聯手格力的老對頭美的,意圖在智能家居上面更深一步。所謂雙拳難敵四手,要應付來自小米聯盟的競爭,僅憑格力依然應付恐怕還真有些力不從心。要應對來自小米聯盟的挑戰,唯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創建一個新的聯盟,去對抗小米聯盟。而格力該去找誰呢?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小米的敵人就是格力可能的盟友。而小米的敵人,又何其多?華為,魅族,360比比皆是。格力開展合縱連橫,去拉攏這些朋友,形成一個新的聯盟。去對抗小米聯盟,在我看來是一個更為切實可行的辦法。
結語:一臺被刻意安排的晚會,鬧出一場格力董明珠與小米雷軍的商場恩怨。雖然樂呵了廣大看客,但卻苦逼了當事雙方。原本井水不犯河水,這一刻卻劍拔弩張。原本以為一方退出可以悄然謝幕。但格力手機的出現,揭示了格力與小米之間的戰爭不僅沒有結束,反而正在悄然升級。在這場競爭面前,各方考量下來,我們幾乎可以肯定,格力手機在現階段并不足以對抗小米手機,而其年銷量1億部的傳言目標自然也不可能完成。然而好在格力手機競爭小米也許只是格力推出手機的一個方面,更多的在于進一步幫助格力實現營收的多元化和把握未來智能家居大勢。而在智能家居的大生態上,我更覺得格力并不需要單打獨斗的去對抗小米聯盟。在我看來,格力更應該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去合縱連橫,拉攏小米的敵人,團結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一個新的聯盟,去對抗小米聯盟,這或許比格力單打獨斗對抗小米聯盟會更為可行。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