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分期市場競爭加劇,燒錢大戰或將一觸即發?自媒體
大學生市場是一個高成長性市場,學生畢業后的一段時間,會面臨更大的消費需求,比如:租房、駕校、談戀愛的花費。但他們在銀行仍然缺少信用記錄,可以獲取的信用額度很低,很難貸到款。如何解決這種痛點,或許就是學生分期付款出現的原因了。
潛在的大市場,學生分期貸款成為新寵兒
學生分期付款的業務其實在已經成長得格外龐大的電子商務盤口上嵌入了一個線上虛擬信用卡的角色。參照全國銀行信用卡發卡量1.7億張的總數,即使總目標群體只有5000萬的大學生群體也是一個不小的市場容量。
以目前目標人群對該業務平均5%左右的接受率來看,乘以人均4000元左右的客單價,很容易計算出來這至少是一個萬億規模的市場。大學生分期付款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
從2009年開始,政府叫停了銀行向大學生分發信用卡的業務。2014年初,國家政策開始支持互聯網金融,P2P市場蓬勃發展,大學生消費金融市場有了新的發展模式,針對大學生分期付款的創業公司紛紛崛起。
據逐鹿網不完全統計,從今年一月至今,關于大學生分期領域獲得融資的創業公司就有:
3月18日消息,在獲得來自DST領投的1億美元投資后,大學生分期企業分期樂近期又完成新一輪數額不小的融資,由京東集團戰略投資。
3月17日消息,專注于大學生分期旅游的平臺獲得500萬元的天使融資。
3月16日消息,主打大學生分期付款服務的網站99分期宣布完成額度為數千萬人民幣的 A 輪融資,但具體的投資方暫未透露。
1月10日消息,大學生分期購物平臺“愛學貸”,宣布完成A輪融資,據內部人士透露,此輪融資規模為4000萬美元。
在火爆之后,大學生分期仍有四大詬病
大學生分期企業模式簡單來講,就是平臺和電商對接,另一端對接投資理財的人。大學生用這筆錢去消費,再按月償還本息給出借人,從中賺取進貨的價差和放貸的利率差。但在火爆之后,還有四大詬病尚需解決。
1、大學生消費有明顯的高額低頻特征
大學生消費主要產品是價值數千元的3C產品,62.2%的大學生利用網絡分期貸款購買數碼設備。它的比例遠遠超過其他商品。但以數碼消費為主的借貸是屬于高額低頻的消費,用戶在分期購買一部手機之后,或許在這一年之內可能都不會再次進行消費,這也就意味著,創業者們在快速的跑馬圈地之后,必須要形成交易的閉環。
2、學生市場未來的成長性存在質疑
除了高額低頻的消費特點之外,學生的成長期也成了市場局限的一部分。大學生分期產品希望通過信貸產品,切入到學生的金融服務領域,持續向他提供更多金融服務,隨著用戶的經濟條件越來越好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多。但學生成長之后,是繼續使用分期產品,還是直接擁抱銀行存在極大的不確定。
3、風險控制是所有創業者心中之痛
幾乎所有的創業者和P2P公司都會提到的問題,大學生分期付款創業公司最主要的就是風險控制和運營效率的問題。不少創業公司都通過各種品控降低風險,但仍然有不少壞賬存在。
4、校園貸利息之高備受高利貸質疑
校園貸利息遠高于銀行信用卡。從中收取利息,是這些創業公司主要的盈利模式,而比起信用卡分期付款一年7%以下的年利率來說,校園貸的一年息通常高達20%以上,很多時候學生沒辦法還款,而最終變成家長買單,這也讓他們受到了“高利貸”的質疑。
競爭在加劇,燒錢大戰或許會一觸即發
目前對于大學生客戶信息數據的收集,每一家網站幾乎都在后端積累學生征信體系和信用數據庫,長久來看可能會更有價值,可以對現有的個人征信體系進行補充。
在過去的一年中,各大分期平臺的銷售數字在成倍的增長,但在盈利上,目前仍沒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大學生分期的模式看似比較簡單,分期付款的商業模式也容易被模仿。大學生分期服務平臺之間的競爭正變得越來越激烈,同質化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價格戰已經初見端倪,這意味著是新一輪燒錢大戰。對各大分期平臺來說,資本的角力才剛剛開始。
而大學生分期的模式看似比較簡單,分期付款的商業模式也容易被模仿。但學生分期付款業務,在資金端上類似于金融P2P,而在商品這一端又類似于電子商務,在運營上,校園地推是主要力量。
最后能做大這個市場的,必須在電商,互聯網金融,與校園地推三個板塊上都擁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如何區分于其他同類公司,拿出自己的殺手锏,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力,或許對所有創業公司來說都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本文由逐鹿網綜合各方信息整理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