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操盤手王鋒:土匪、工程師、獵頭、段子手專欄
38歲的王鋒身材壯碩,剃著光頭,一身江湖氣。雖然年輕時他曾是杭城金融圈內以快聞名的工程師,但從外貌上看,他更容易讓人聯想到黑手黨。
每天上午8點半,光頭王鋒都會準時出現在華星路96號互聯網金融大廈5樓,坐在辦公大廳的一頭:在1000多平方米的敞開式辦公區內,分布著大學生分期三大平臺之一愛學貸的400名核心員工,身高1.8米的王鋒只要一起身,就能俯瞰到自己手下的整支隊伍。他名片上的抬頭是COO,首席運營官。
在2014年爆發的互聯網金融浪潮中,除了理財陣營之外,最吸引眼球的就當是以大學生分期業務領頭的消費金融市場。其中起步最晚的愛學貸,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追平了鼻祖分期樂與最為激進的趣分期,位列三大陣營之一,這個沉默的光頭男人功不可沒。
事實上,在前頤高數碼總裁林勵加入之前,這家同樣以快聞名的公司一直由王鋒和阿里元老錢志龍把持著。在分工上,錢志龍偏向戰略與資本,王鋒則主管市場與運營,在角色上,錢志龍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唱白臉居多,王鋒以拍桌子罵人見長,是公司內少有的黑臉。
這是一個隱身在杭州金融系統之中長達15年之久的王牌操盤手:從金融軟件寡頭恒生電子,到隱形支付大鱷連連科技,再到如今有“杭州增長最快互聯網企業”之稱的愛學貸,他的身影三次出現在這三個金融細分市場巨頭的身后,并親手參與了這三家企業的初期業務建設。
再放大到時代背景上來看,20世紀末的金融軟件開發,若干年后的第三方支付,以及去年興起的互聯網金融,恰好是不同時間點,金融管制下民營經濟準入的三個金融風口,這三家企業恰好又是這三個風口的標桿樣本。帶著這一系列烙印走來的王鋒,也成了如今我們再度復盤15年浙江金融改革發展的珍貴樣本。
但王牌操盤手之稱,不僅僅是因此而來。
恒生電子:
首任電子銀行事業部總經理
王鋒的職業生涯以恒生電子的開發工程師而開始。
這是他1999年浙江大學控制專業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每每說起時,他都會神色飛舞地說“這可是浙大最牛的專業”。如今在國內工業自動化領域占據了半壁江山的中控集團就是出自他的院系。而作為浙江最大的軟件公司,恒生電子當時已在金融軟件行業里占據了市場上最大的份額,恒生電子創始人黃大成,同樣也出自該專業。
彼時,全球信息化剛剛開始,金融則是信息化技術最先改造的領域,整個銀行系統即將迎來被稱為“大集中”的7年信息化改造浪潮:在此之前,銀行各分支網點的數據都是獨立儲存,所以恒生的業務也是找營業部挨個去談;在此后的7年里,數據逐步歸集到市級數據中心,稱為小集中;接著統一到省級數據中心,稱為中集中;最后統一到全國數據中心,完成全國數據聯網,稱為大集中,整個過程到2007年左右才基本完成。
在恒生電子至今已經排到1萬3000多號的工號系統中,王鋒拿到的數字是321號。他接手的第一個產品是銀證轉賬系統,半年之后,他負責的“交行版”在交通銀行的全國體系內就占到了近40%的市場份額。
首戰告捷后,王鋒被調去牽頭負責剛剛啟動的電話銀行業務,類似于我們如今常撥打的農行95599,建行95533等。“就是那個按1咋樣咋樣,按2咋樣咋樣的系統。”王鋒說,初期的主要功能就是查詢余額,銀證轉賬,買賣外匯三大樣。
當時數據大集中還沒有完成,所以每個營業部都要建一套電話銀行系統。收費少則幾萬塊,多則幾十萬。”市面上其實干這行的并不少,產品開發不復雜,但銷售和售后都要人到現場,所以那一年就拼了命在出差。”王鋒說。
在步上工作崗位的第二年里,年僅25歲的王鋒就迅速顯現出管理的手腕與市場的嗅覺,由他牽頭的這12個人的小組在年底交出了整個市場上最輝煌的一張成績單:35%的建行網點,40%的交行網點,35%的中行網點,30%的農行網點……1000萬左右的年銷售占據了整個市場近30%的份額,位列第一。
他堅持市場導向而不是領導導向的原則也在此時開始呈現出價值:在順從主義盛行的70后同齡人中,王鋒在一次和上司決策相反之時,號召所有部下罷工,公司最終妥協,王鋒扳回一局。而在這一年的年末表彰大會上,王鋒甚至還摘走了全公司的最卓越團隊獎,而在此前的兩年里,他分別捧走了杰出新人獎與最佳產品技術經理獎。
此后恒生電子從原有的投資理財事業部與中間業務事業部再辟出第三大事業部--電子銀行事業部,由王鋒擔任這個新興事業部的總經理,那一年,他才不過26歲。“每個月的薪水已經夠買杭州3平米的房子了。”
就在別人贊他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時候,他離職了。
連連科技:
45天承諾贏回的首任CTO
這一年是2004年7月,有家只有3個人的初創公司找到王鋒,他們正在為剛剛有一個概念的業務模型尋找CTO,即首席技術官。
這家至今依然格外低調的公司叫連連科技,如今已是國內排名前五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浙江第一(當然是在支付寶“遷都”上海之后)。在投資圈內,連連科技與聚光科技已然成了浙系著名投資人賽伯樂朱敏最引以為傲的兩個案例。
當時連連在菲律賓觀察到一種商業現象:在普遍使用刮刮卡的話費充值市場上,有一家叫SMART的公司提供在線充值業務。相對于充值卡5美元或者10美元的定額面值,在線充值可以選擇任意額度,菲律賓的很多人就是1美元、1美元的充,需求非常火爆。當時浙江的GDP水平與菲律賓十分接近,他們認為這一模式可負責到浙江。
連連需要一個操盤手。
這個人最好擁有程序開發,銀行與通信三方面的知識與人脈。因為最終討論出來的落地商業模型是:代理商去布點最廣的農業銀行存錢,銀行把相應數據對接到平臺上,成功后代理商只要使用注冊的手機發送需要充值的手機號碼與面值到平臺的號碼上,平臺收到信息后再對接到移動公司,完成扣款與充值。其中代理商拿走充值面額的1.5%,平臺拿走0.5%作為雙方利潤。這就是后來浙江街頭巷尾到處可見的空中充值業務。
這一年的7月底,連連創始人找到了王鋒,問:能不能在45天內把系統做出來?之前一個團隊給他報的數字是4個半月。王鋒說可以。
“那你就是CTO了。”
暗無天日的加班之后,45天系統如期到位。“我們挖了上海紐約人壽保險的Top Sales,在勞動市場上招了十幾個的地推團隊,從浙江移動開始打起。“王鋒說,他還記得打出第一批海報上面是個摩托羅拉388的手機,邊上寫著“空中充值,充值有幫手,面額自由選”。
市場如有神助般地打開,幾乎在一夜之間,空中充值遍地開花,到這一年年底,空中充值平臺日均交易額已經突破了250萬。而且與之前設想的不同,平臺上平均充值的金額為45塊左右,并不是小額居多。
"后來我們才發現,其實在三四線城市充值卡面額較大,丟失后無法掛失一直是個痛點,而空中充值恰好解決了這一問題。”王鋒說,而到了發展后期,空中充值完全成了小賣部與雜貨店吸引人流的手段,所以每家都會掛出很大的空中充值招牌。
”接著是廣東移動,江蘇,湖南,四川移動,聯通最早是吉林聯通,電信最早也是浙江……“王鋒說,2006年的時候,連連科技已經以這種模式覆蓋到了全國40萬個線下網點,其規模相當于全國郵局營業網點的6倍,年營業額100億元。
但在此之前,2006年底,連連基本業務框架敲定后,王鋒再度離開了。
創業盈高與重回連連:
30歲的第一桶金與移動支付野心
2006年,連續輔助創業2次成功的王鋒忍不住自己創業了:這家公司名叫盈高科技,至今還是信息安防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前不久剛剛聯手公安部發布了最新的行業標準。
王鋒最初的想法很簡單:有電力系統內的朋友找到他,希望能做出一套內網外網隔離,加上一定準入控制的系統,國內的電力系統內面對著大量的此類需求,國外普遍使用的LANDESK則非常昂貴。
這種業務的運營模式其實與王鋒最早主導開發并出售的恒生電子銀行業務頗為類似,多年的系統開發經驗與銷售地推能力使得市場迅速打開,一年以后公司規模發展到了100多人,覆蓋到了國內金融,電力,大型央企。
2010年,盈高發展進入穩定期,王鋒將大部分股份賣給了資深行業同行,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那一年,一心想回歸金融的王鋒和剛從阿里離職的錢志龍(相關經歷參看“工號75:我與阿里10年青春”)碰在一起喝酒,這兩個干了一輩子金融與互聯網的男人都判斷移動支付會是一個大市場,“當時已經有個美元基金備好了500萬美刀的天使,就等我們說做。”王鋒說。
但他們最終沒有下手,因為判斷第三方支付格局已定:巨頭支付寶之后分別是騰訊系的財付通,國家隊的銀聯,以及浙江軍的連連科技,而頭一個和最后一個分別是這兩個男人年輕時一手打造的。“都是自己做起來的,知根知底,我們很清楚支付寶和連連有多強。”王鋒呵呵笑了下。
酒局散伙后,錢志龍回到華星時代廣場,繼續做當時導購三大網站之一的“逛”,王鋒接受了連連老板的回歸邀請,回到連連,親手打造連連科技的移動支付格局,并一手主導了連連科技如今的核心業務之一跨境支付。
在王鋒再度離開之時,連連科技已在移動支付戰場上占據了大量的民營市場,是圈內大量新興P2P平臺支付的首選通道。
學生分期愛學貸:
10年之后,故友聯手
2014年可以說是互聯網金融的元年,隨著國家對民營金融態度的放緩和余額寶對市場的教育普及,P2P與民間理財產品大量涌現。
而國內的互聯網金融其實一直分為兩大陣營:一支是從民間借貸與P2P起家,然后自建網絡平臺把盤口做大,這些平臺大量駐扎在高端寫字樓內,因為起于民間所以風控較差,比如杭州前段時間跑路的傳奇投資。
另一支從國內為數不多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起家,主要就是支付寶,財付通,銀聯與連連科技,這批IT與金融跨界的精英擁有著無比深厚的行業人脈和知識積累:比如挖財,銅板街,聚財貓,自然還有王鋒的愛學貸。
2014年初,王鋒再次約了錢志龍喝酒,這兩個也許是杭州最懂互聯網與金融的男人從票據融資市場開始看起,供應鏈融資,不良資產處理,短期拆借市場,車貸房貸挨個研究了一遍,最后選了消費金融市場里的大學生分期作為切口。
為什么選了大學生分期這個看起來毫不起眼的細分市場?王鋒解釋說,在互聯網金融發行的眾多資產包類型里,雖然銀行不良資產目前是最大的包,但消費金融是最優質的包,它是由一個個很小的借貸組成,壞掉某一個對其他的影響不大,只要依靠風控手段控制整體壞賬水平就行了。而在分期里選學生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結構單一,風控最好做。
“分期市場其實是互聯網金融里面比較重的模式,因為要大量做地推,不像APP理財,三四十個人,一個月就要做三四個億”。王鋒說,通過這種模式得到的資產包卻是市場上最為優質的,類似于保險。用這種框架做下去,抗風險能力強,結構性風險小,利潤也還不錯。“不像P2P或者供應鏈融資一樣,死掉一個包可能就會拖垮整個公司。”
在風控上,王鋒有一套源于銀行體系的套路,他在黑板上畫了整個原理圖,簡單解說了一遍,然后說了句:這是核心競爭力,一個字都不能寫。
一旁的錢志龍笑了笑:互聯網金融不是比誰快比誰大的行業,所有金融行業的核心都是風控。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剩者為王的時代,而淘汰甚至都還沒開始。”
手記:
王鋒其人
在工程師為主,宅男扎堆的互聯網企業內,王鋒的確是一個稀有的異類。
雖然他早年以碼農的身份起家,以連夜趕工與快速開發而見長,但常年的一線商業拼殺使得他看上去更像一個商業殺手,或是談判專家。
在談判桌上,這是一個泰山崩于前而不動其色的男人:哪怕他把心里底線是1000萬的合同賣出1個億的價格,你也在他臉上看不到一絲動容;同樣,哪怕他身后空無一物,但還是能擺出一副底氣很足的表情。
有圈內人給愛學貸推薦個總監級的人物,錢志龍談著談著,王鋒就過去甩了兩個臉色,“這個人沒有符合我們的基因。”事后他說。
有個故友以為他還在連連科技,約他喝咖啡,他一聲不吭把車從濱江開過了橋一直到了文三路愛學貸樓下,然后說,這是我的新公司,我帶你去見下人事,等我待會兒說服了你,你可以直接找他辦入職。
私下里他愛講段子,他最常說一個是,當年他和錢志龍是浙大同學,他畢業去了恒生電子,當時浙江最大的軟件公司,錢志龍去了阿里巴巴,一個民宅里創業起步的小公司,15年后,他雖然一路斬殺過來,履歷光鮮,但與阿里系元老動輒過億的身價還是不能比。
“人生很多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王鋒若有所思,“所以趕快加入愛學貸,互聯網金融是風口,”
王鋒舉杯,整桌的人都笑了。
by 前橙會 & 八號工坊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