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有限、功能雞肋,智能手表撐不起可穿戴設備的未來自媒體
在100多年前,關于手表曾有過一段爭議:把手表做在裝飾品上,還是把裝飾品做在手表上?但最終人們并沒有接受在戒指上或者胸針上加一個表盤,也沒有在手表上做過多裝飾。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可穿戴設備概念的火熱,有人再次將“主意”打在了手表上。“智能手表”誕生以來,在這個流行“顛覆”理念的時代,它被很多人寄予顛覆傳統手表開啟智能可穿戴設備未來的厚望。宏偉藍圖繪就,只等智能大潮來襲,無數創業者狂熱追隨,大量廠商忙著布局卡位,智能手表成了科技領域中的“寵兒”,VC們爭相追逐的對象……問題是,智能手表真的能撐起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未來嗎?
智能手表市場容量有限
據市場研究公司IHS預計,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在2018年將達300億美元。300億美元是什么概念?約相當于小米公司估值的四分之三,這是到2018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的市場規模,智能手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如果我們再進一步剔除目前主流硬件廠商的市場占有量,幾乎沒有給新興智能手表創業公司剩下生存空間。不僅如此,智能手表相對于智能手機,并不具有強需求性和高置換性,這就注定它不可能像智能手機一樣出現市場高飽和狀態。
盡管2014年是包括智能手表在內的智能可穿戴設備爆發的一年,但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并不十分理想,僅僅達到了4000萬只。究其主要原因恐怕還是人們并沒有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決定在自己手腕帶上一臺屏幕極小的ipad,即使它能幫助穿戴者計算卡路里和睡眠質量,相比較功能,人們還是比較在意它操作的繁瑣。也許對于手表,人們還是傾向于它本來的屬性,而不是現在被賦予的各種雞肋功能。
功能雞肋
現在的智能手表,不管外觀如何設計,總體來說可以歸為兩類:安卓系和蘋果系。這兩類手表的主要區別就是系統,Android Wear我們已經見識了,Apple Watch還沒上市,但從其發布會給出的信息來看,和目前主流的智能手表功能大同小異,只是操作UI體驗不同而已。安卓系的手表面市的已有很多,三星Galaxy Gear、MOTO 360、索尼的SmartWatch、LG的G Watch,當然還有眾多新興創業公司的智能手機品牌,遺憾的是這么多手機品牌在功能方面除了手表功能之外,能拿出手的也就只有健康監測功能了。每天走了多少米?消耗多少卡路里?睡眠質量如何?這樣就能監測佩戴者的健康狀況?
當然像三星、華為、LG這種智能手機廠商,還會把自己的智能手表和智能手機關聯,推出短信、來電提醒等特色功能,問題是,有多少用戶會因為這些功能而為智能手表買單?除此之外,我還看到更無腦的廠商,給智能手表加上攝像頭和通訊功能。試想哪個用戶會放著手機不用,而用手表去接打電話,拍攝照片?本來智能手表超小的屏幕和超短的待機給用戶的體驗已大打折扣,如果再賦予它更多的功能,無疑會更讓用戶不爽。
卡位作用淡化,前景堪憂
其實智能手表的廠商心里都明白,目前的智能手表無論是從功能性還是在實用性方面都不足以獲得市場普遍的認可。但智能手表作為未來可穿戴設備最有可能的一個突破點,無疑會讓每個廠商都足夠重視,繼而投入巨大資金和人力跟進研發,以圖能抓住未來可穿戴設備發展的機遇,所以總體來講,目前智能手表的火爆主要還是由于廠商間“卡位”思想作怪的結果。
但可惜的是,智能手表一枝獨秀,基于智能手表的應用場景卻嚴重滯后。廠商預想中智能手表作為支付中介、連接各個智能場景中扮演的“key”角色、以及在未來智能醫療中起到的人體生物信息采集作用并沒有得到有效實現,甚至在可預見的短期內也不可能實現。這就讓智能手表被廠商寄予的“卡位”、“占坑”作用嚴重淡化,不排除它會像幾年前的“電子詞典”、“學習機”一樣,慢慢被人們遺忘,以至于無聲消失。
作者微博:@小編也瘋狂 微信訂閱號:小編也瘋狂(id:xiaobianyefengkuang)百度百家首發
小編也瘋狂的文章也出現在:百度百家、今日頭條、iDoNews專欄、艾瑞專欄、界面、速途網、虎嗅、藍鯨TMT、鞭牛士、搜狐IT、搜狐新聞客戶端等媒體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