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手表變智能,智能手表是場景時代殘缺的美自媒體
文/在前線 老涼
無論是正在召開的MWC還是年初的CES,智能手表都是人們最關注的熱點。
《即將到來的場景時代》一書指出,大數據、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傳感器和定位系統,這五大技術力量聯動,互聯網將在未來25年進入場景時代。
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可以說也是未來場景時代中重要的一環,但是目前的可穿戴產品并沒有為未來的使命做好充分準備。
智能手表殘缺的美
從CES上聯想發布智能手環,到MWC上華為發布了顏值堪比Moto 360的智能手表W1,再加上之前在這個領域持續努力的盛大極客、土曼、Weloop等自主品牌,國產廠商正在急速向智能手表市場進發。
雖然最受關注的蘋果iWatch即將上市,但是目前而言,智能手表還都是第三支表而已,短期內無法動正宮傳統手表一毫。
我就差一點擁有一部魂牽夢繞的Moto 360,那是去年9月份,我去美國出差,去之前已經和好友@白菜浪人商量好了,買兩部,其中一部是為他代購。
但是因為當時沒貨,作罷了。
在Moto 360出現之前,我已經購買和試用過多款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產品,包括Nike +智能手環、Jawbone UP、小米手環、盛大極客智能手表、聯想智能手環等等,但是這些產品沒有一部是完美的。
Nike +,算是比較早涉足可穿戴市場的產品,為了用它,我專門購買了支持Nike +的耐克跑鞋。Nike +使用起來并不爽,它需要用戶在Nike +官網注冊和登陸,網站的速度很慢,而且條條框框很多。最要命的是,它對于社交平臺的支持太差了,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融合做得一塌糊涂。
Jawbone UP和小米手環我都是在產品發布之初就購買了的,體驗也比較多,但是整體感覺手環類產品的功能都很雷同,睡眠監控、鬧鐘、計步器等等。
Jawbone UP,我購買很早,也是有一次出差美國,陪一朋友去BestBuy,感覺無聊就買了一個玩。回國之后被多位同事“霸占”半年之久,他們玩膩了,才到我手上。
灰色的大號,剛好適合我的腕圍,我曾經為了每天湊1萬步,刻意提前下公交車或地鐵,去走,而且很認真地在飯后填寫攝入的卡路里。
但是,市面上與Jawbone UP類似的產品太多了,而且它的設計讓佩戴方便,但是也容易帶來其他不便,比如傳襯衣時,這個手環大多時候要露在外面。
其中最具殺傷力的就是售價只有79元的小米手環。
小米手環的價格相當于同類國外品牌的1/10左右,有價格就足夠了。小米手環讓很多不是小米手機用戶的人,加入米粉行列。
小米手環與小米手機配合還可以實現手機解鎖等高階功能,算是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市面上產品的價格有高有低,但質量確實良莠不齊。
盛大極客智能手表,我也算是第一時間體驗,當時一代產品做出來還是方形屏幕,第二代出來就做成了圓的。盛大極客是國內智能手表的積極探索者,但是在工業設計、生態鏈等方面,還需要更加精進。
聯想的智能手環是少數具有心率監測功能的可穿戴設備。我也是首批試用者,在去年10月19日霧霾天的北京馬拉松和今年1月3日的廈門馬拉松上,我用它監測了運動軌跡和心率。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這款聯想智能手環的雙擊操作模式在實際運動過程中,多有不便,而且屏幕亮度不夠,導致室外顯示效果不佳。
Moto 360,我也摸過、玩過,待機時間和屏幕缺一塊,讓上升處女座的我,很不舒服。
手環產品還好,因為它定位簡單,而且沒有要去挑戰的前輩,所以目前手環產品的形態還算是比較成熟,但是智能手表則不同了,人們總是拿它與傳統手表相比,或者拿這個品牌與那個品牌對比。
整體而言,市場上的智能手表沒有一款是完美的。
智能手表≠手表變智能
即便是備受人們期待的蘋果Apple Watch發布,槽點還依然存在,那就是待機時間。
之前的手表或者手環,大多數背棄了自己的初衷——忘記了自己的本分。
尤其是智能手表,連最基本的時間都無法顯示,待機時間這個弊端無法革命的話,再絢的智能手表也都是閑扯。
業界槽點太大,逼得蘋果搞出來一個手表模式,也就是只顯示時間,這是一個讓人吐槽無力的亮點。
這又顯得十分滑稽,號稱智能手表,你就能給顯示個時間?
看個時間,手機在手,何必自欺欺人地去買個一塊蘋果電子表?
這次MWC上,華為發布了智能手表,這款產品無論是從選材上還是樣式上,都最像傳統手表。但是這么外形上接近傳統手表的產品,仍然給人感覺十分擔心。
為何?
一是IT廠商的品牌度與手表——如今這個已經被濃縮為奢侈品行業之間,還是無法實現完美的對接;二是人們購買產品的訴求不清。
對于第二點,當下,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關注,通過手環記錄自己的運動軌跡,監測自己的心率,這似乎成了一種健康的生活,但是可穿戴設備應該做得更多,當然,它要與大數據、社交媒體等技術相互聯動,而不只是表面上去替代瑞士手表。
除了尚未進入核心應用市場之外,智能手表、手環們品牌的附著力也是個未知數。
當然我的擔心可能是多余的,對于某些品牌的粉絲而言,他們可能會義無反顧地購買這個品牌的所有東西,比如果粉、米粉。但是華為的粉絲花粉、聯想的粉絲樂粉以及其他品牌的粉絲,會不會拿出真金白銀,這個真不好說。
智能手表或者可穿戴市場到底該何去何從?是等著瑞士表廠發力?還是IT巨頭、健康巨頭聯姻?
未來就快到來。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