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行業洗牌期將至,自營和平臺誰才是未來?觀點
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為了盡早擺脫經濟滑坡頹勢,正在愈發重視中國這一巨大的消費市場。從美國的購物街滿載而歸的中國人,也常常向人說起商家們是如何重視中國游客的,沿街店鋪多用中文打出促銷的廣告語,許多門店還特別設有專門的中文導購。
中國人對于"洋貨"的消費熱情也許會讓經濟不景氣的美國人吃下一顆定心丸。同時在這一需求的刺激下,國內的跨境電商行業也開始從最初的摸索期進入競爭期。
跨境成電商藍海,國內消費潛力巨大
跨境電商將占據未來國際貿易中的重要份額,這一趨勢從2010年左右就開始顯露跡象。當中國的年輕媽媽們為了孩子健康紛紛從海外購物平臺或者國內代購平臺購買外國奶粉、各類母嬰產品時,跨境電商就注定將在國內占據一席之地。
在隨后的幾年里,跨境電商市場不斷擴大。2014年初,央視以"一份大數據報告勾勒出未來全球貿易格局"為題對國內跨境電商行業進行了報道。"傳統外貿年均增長不足10%,而跨境電子商務則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長"。另外一項數據顯示,2014年海外網購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000億。
作為國內電商行業巨頭,阿里巴巴在2014年初上線天貓國際,不過由于未能兌現搭建起外國品牌進入中國的快速通道的承諾,阿里巴巴也一度飽受質疑。作為回應,天貓國際在2014年12月29日發布了相關經營數據。數據顯示,平臺上已有30家店鋪單點成交超過千萬,雙十一當天有104家超過百萬,來自歐美等國家的100多個商家正排隊等待入駐。
除天貓國際之外,國內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也在積極布局跨境電商業務。而進入中國多年不見起色的亞馬遜也借機將跨境電商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海外電商平臺的加入讓行業競爭加劇,也從側面驗證了國內跨境電商行業的巨大潛力。
海淘市場初具規模,自營模式優勢明顯
隨著海淘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加上跨境電商平臺的推波助瀾,國內海淘需求也將持續攀升。據粗略估計,2017年跨境進口電商將占到國內整體份額的7%,如果市場繼續做大,遲早會挑戰到中國本土電商的存在。亞馬遜的中國直郵業務對于國內跨境電商平臺顯然是個巨大威脅,這也是各大電商在2014年集中布局平臺的跨境電商業務的原因。
在跨境電商業務上,天貓、亞馬遜這樣的大平臺依然延續商家入駐的平臺模式,以收取入駐商家年費和交易傭金為主要商業模式。而國內以自營模式為主的京東,在對外出口貿易上仍然堅持自營模式(由于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該模式也遭到許多質疑),但在跨境進口電商上,京東也采取了引入海外品牌商入駐的模式。
與這些大平臺不同,一些更為垂直的進口電商平臺則采取自營模式。平臺所有商品均為海外生產或銷售的正品,通過對商品的受歡迎程度和國內消費者一定時期內的購物記錄進行大數據分析,有針對性的通過渠道批量采購商品至國內,最后在平臺上架銷售。這種批量備貨的模式由于解決了跨境電商貨品以個人物品通過行郵的方式出境所存在的難以快速通關、結匯、退稅難等問題,用戶體驗也相對更好。
另外,自營模式相比平臺模式,在對供應鏈的把控上相對也更為靈活。平臺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入駐商家的能力,不同的商家在營銷、供貨、物流等各方面能力上不盡相同,平臺本身由于無法對所有商家的能力做到把控,所以也就無法保證供應鏈的穩定性,從而影響用戶體驗和平臺發展。舉例來說,商品正常到達消費者手中的時間大概在15天左右,但如果某個商家貨品臨時出現短缺,則會大大延長這個時間。
但自營模式這種提前批量采購貨品的模式目前也還存在很大的優化空間,由于對市場需求無法做到精準的預估,采購的貨品數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便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出現,間接造成平臺損失。
跨境電商競爭初現,行業洗牌期將至
亞馬遜的借機回歸,無疑讓天貓、京東等國內電商巨頭們加強了對跨境電商業務的重視,而蜜淘、洋碼頭等進口垂直類平臺的不斷涌現,也讓行業競爭不斷加劇。此外,各大自貿區也利用自身優勢,直接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如上海自貿區在2013年10月推出的"跨境通"。隨著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價格戰的苗頭也開始出現。
電商巨頭們在競爭過程中往往采取"價格戰",直接將價格拉到全網最低,而競爭對手則進一步拉低價格作為回應。但對跨境電商這樣一個尚處在初期階段的行業來說,過早的價格戰將破壞整個行業的價格體系,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目前來看,各大電商平臺尚未展開明顯的價格戰,而是采取紅包、優惠券等方式給予消費者更多優惠,從而提高平臺競爭力。
巨頭的加入一方面將改變整個跨境電商行業的市場格局,另一方面實力雄厚的大平臺介入,也將加快行業的整合速度,將行業帶入洗牌期。一些缺乏供應鏈整合能力的海淘平臺、轉運公司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從這個角度來看,合理的行業競爭對行業和消費者來講是好事,有助于行業的自我凈化和升級。
不過,跨境進口電商行業市場之大,除了那些品類大而全的電商巨頭外,更為垂直化的進口類電商也有著相當大的生存空間。如果說2014年是跨境電商的爆發年,那么2015年預計還會有更多平臺涌現,共同瓜分市場份額。當然,隨著行業洗牌期的到來,也會有一部分平臺在競爭中不可避免地走向終點。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