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VC的成長煩惱:面對80后創業者,蓄起胡子扮成熟創投
每個年代,都有年輕人涌現。不同的是,受文化、經濟環境的影響,每一代的年輕人身上的標簽都各不相同。
出生于1985-1990年代,經歷了豐富的物質文化生活,是中國互聯網的原住民。于是,倉廩足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批非常年輕的泛90后們,開始折騰起了互聯網 創業 ,或者是到IDG、戈壁投資各大創投機構干起了TMT投資。
這種“雙90”的組合,正在給業內帶來一股年輕的風向。
“和90后創業者做朋友”
一家深圳24小時開業的肯德基里,兩名衣著普通的年輕小伙子坐在一起,聊著同齡人喜愛的《海賊王》等動漫,聊著過去幾年中的工作與創業,激動之時手舞足蹈,絲毫不在意周圍人們投來的詫異目光,直到他們走出肯德基時才發現,地鐵早已停運,兩人站在馬路上揮手告別,各自打車回家。
這兩位在人群中毫不起眼的年輕人,一位是臉萌的創始人郭列,另一位是IDG的年輕投資經理常亮,在雙方談了僅僅3個小時后,IDG就決定投這個年輕人創辦的有趣項目,于是便有了今天在朋友圈頭像中刷屏的“臉萌”。
“我希望走在地鐵里,看到一個人用我的產品,我會告訴他:哥們兒,那個產品是我做的。”從騰訊離職創業的郭列,如是形容自己的夢想。彼時,他是《海賊王》的狂熱愛好者,并給自己取了個郭列路飛的外號,希望能做出來一款媲美微信的爆款應用。但那時騰訊的微信已經成為國民級應用,而他才剛剛開始創業。不過他很快找到了方向:“《海賊王》中有一個電話蟲,它會學你的表情,你哭他它就哭,你笑它就笑,根據這個靈感我們就做了臉萌。”
在當時,郭列在家一心專門鼓搗臉萌App,其他團隊成員都是周末來兼職幫忙,為了支撐團隊和項目,他不僅花光了全部的積蓄,甚至取出了自己最后一筆住房公積金。為了找到資金支撐團隊成員繼續創業,郭列開始海投商業計劃書。意外的是,在發郵件給IDG十分鐘后,他接到了IDG方面的邀約電話。
“剛開始常亮來找我,臉萌火了之后他們(IDG)就不出現了。跟他們的關系更像是家人和朋友。” 郭列如此形容自己與IDG的交往。
“我們之間更多是朋輩的關系,而不是純粹的投資與被投資的關系。”這名年輕的85后 VC ,留著一頭短發,帶著普通的方框眼鏡,隨意的把自己丟在椅子上后,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普通的創業者。但實際上,他曾在華為工作,被外派到非洲做了整整兩年售后支撐。不過,由于經常活躍在90后創業者圈子里的緣故,被并入到了90后VC的年輕群體之中。但他卻更希望和年輕人做朋友。
現在,常亮加了許多個90后的創投群,閑暇的時候會組織飯局一起吃喝。與同齡人一起聊動漫、一起聊工作與理想。“有時候會經常跟他們講起在非洲的一些故事,鼓勵他們團隊有空的時候,可以集體去肯尼亞、贊比亞這些國家旅行,看看動物大遷徙,看看乞力馬扎羅的雪。”
“只有90后才懂90后”
這批出生于1985-1990的泛90后VC們,能夠與主流的90后用戶與創業者有共同語言,“逗逼”、“吐槽”、“二次元”這些網絡流行詞也頻頻出現在他們的話語中,而這種特別的想法和思維給予他們不一樣的眼睛,能夠找出適合年輕人生活方式,并投資其所喜愛的互聯網項目,日益嶄露頭角后他們也給不少70、80后的投資人帶來了沖擊。
在一次內部聚會中, IDG資本創始合伙人周全對曾經同為IDG同事的著名投資人王功權感慨,“功權,我們已經落伍了,不再屬于創業群體,年輕人跟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像面對叔叔和長輩,根本不想說心里話。”
“70后、80后這一代投資人,在相同的經濟、文化中成長,思維方式跟處事方式也都比較相近,或者說比較固化、單一,這在年輕的移動互聯網行業是大忌。”某位要求匿名的70后投資人對記者說道,這種共性帶來了一個最直接的后果:“大家想問題方式一致,最后看的項目都大同小異,不能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
“一個叔叔級的長輩投資人坐在你面前,你說怕不怕?”同為90后創業者的追夢網CEO杜夢杰笑稱,創業兩年中此前他曾經見過多位傳統投資人,到最后獲得了IDG的A輪投資。但到融資初期到最后過會,他跟資深的投資總監、VP們坐在一起談項目、談理想時還是會倍感壓力。
但相反,與同齡的90后VC的溝通就沒有這種拘束感,“同齡人沒有代溝,在一起很放松,聊各種天馬行空的話題,互相打趣吐槽。”杜夢杰說道。
“只有90后VC,才能懂90后創業者,懂90后用戶。”戈壁創投資深投資總監胡唐駿給予少年VC們很高的期望,“90后現在已經走向社會,成為下一輪爆發的主流用戶,而90后VC們恰好能夠理解這個圈子里流行的文化,懂主流用戶需求,甚至就是其中的用戶之一,也與90后同齡創業者有共同語言,這是最吸引投資機構的地方。”
而臉萌的項目,是常亮在創業大賽中發現,就在最后決定投資時,他拉上了IDG副總裁李豐一起看。“年輕投資人做事的方法和前輩不一樣,最大的好處是從需求、溝通方式、共同話題,都會離年輕創業者更近。而前輩經驗比較豐富,對某件事情、某個人的水平處在哪個范圍有比較好的認識。”李豐如是評價這種結合。
少年VC的成長煩惱: 面對80后創業者,蓄起胡子扮成熟
“Too young,Too simple!面對一群大叔輩的創業者,我在人家心目中可能就是這個形象。”戈壁創投的90后VC呂殷楠笑著用一句網絡流行語吐槽道,最不幸的是,在他所關注的大數據、企業服務領域中,創業者都是以70后、80后為主,而且大多都是老一輩的通信人。“很多人都認為你是去打醬油的實習生,很難在第一時間有深刻的交流。”
這名出生于1990年的年輕VC,是新一代創投人的典型符號。
與大多數同齡人不同,這個24歲的大男孩有著超出年齡的穩重與成熟,他曾在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就職,回答問題時語速非常流利,并給出邏輯清晰的答案。但另一面,他又是DOTA、魔獸世界等游戲的“骨灰級”玩家,也是海賊王動漫的狂熱粉絲,閑暇時節也會和一群朋友浩浩蕩蕩去網吧結伴“開黑”,或是宅在家刷刷Acfun、Bilibili等“二次元”動漫網站的吐槽。
在公司,這批90后的VC們試圖努力融入叔叔輩們的世界,與資深的投資總監、VP們一起聊股市、聊足球。有時,資深的70后投資人也會被他們的激情所感染,主動跟他們一起聊動漫、聊游戲,聚會時一起拼酒,并且在朋友圈中各種“互黑”。
不過在投資界,有個不成文的慣例——70后投80后、80后投90后。前者的豐富經驗與后者的激情理想相遇,便產生了某種其妙的化學反應,雙方的優勢恰好能夠互相彌補,這也成為業內眼中的黃金搭檔組合。
這就給少年VC們帶來了許多煩惱。在面對70后、80后的創業者時,他們很難扮演一個成熟導師的角色,而且創業者往往對這群毛頭小子投以不信任的目光,在講資歷排輩分的傳統生意人面前,這種過于年輕的資歷成為了非常現實的門檻。
兩周前,某次線下小規模創投圈活動中,呂秀楠認識了一位做在線招聘網站的80后創業者,后者對這個年輕的VC并不是十分感冒,覺得他資歷太過淺顯而不愿意多交流。不過,當這名創業者在現場演講環節唾沫橫飛,大講特講其社交+招聘的顛覆式創新,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時,被呂殷楠在臺下拋出的一個問題難倒在臺上——“低頻使用率的招聘,和高頻使用率的社交該怎么結合?”
就在會后,這名創業者一改之前不冷不熱的態度,主動找到呂殷楠請教運營模式和商業化的核心問題。
“聊不了經驗,那就聊生意。”和大出自己十多歲的創業者打交道,呂殷楠總結出了一套經驗。“做不了創業導師,那就做一個犀利的專家,能夠清晰的看出創業者項目中的核心問題和商業模式,并根據此給出一些建議,這才是一名投資人的真正本質。”
而常亮在面對大齡創業者時,則是蓄起了胡子、穿上正裝,努力讓自己看起來更成熟一點。“很多大齡創業者,更看重經驗和資歷,他們往往希望從成熟的VC那里得到一些建議,但他第一眼看到一個非常年輕的投資人,會在心中打上一個折扣。”他如是解釋自己的扮熟。不過更多的創業者與他接觸后,都對這個年輕的VC肅然起敬。“年輕沒經驗不是問題,關鍵在于學習和進取的能力,只要對某個領域有足夠多的投入,并能給出自己的觀點,無論是哪個年齡階層的創業者都會知道你有料。”
在90后VC們嶄露頭角后,更多的創投機構開始在內部重點培養這批年輕力量,并希望通過70后、80后、90后的老中青三代投資人組合,將90后的思維與70、80后的經驗結合,尋找下一個可能崛起的年輕 BAT 。
“有想法、勤奮踏實,學習能力非常強,這是90后VC們最大的有點。以前是70后帶80后VC,現在是80后帶90后VC的高低搭配,既能懂得年輕人,又能彌補經驗不足的缺點。再過幾年后,少年VC們會逐漸走向臺前決策層,那時候就是屬于他們的舞臺了。”胡唐駿說道。
90后投資秘訣:看他能不能管理年長者
在現在流行的互聯網創投圈里,90后是最具顛覆性也是特立獨行的代表。他們平時在各個場合鋒芒畢露,談自己的理想,談自己的上市計劃,釋放出豐富激情和夢想至上的信號。 但大多數70后、80后的創業者要務實很多,他們一般只會談項目的市場前景與盈利預期,將創業當成一門生意來經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前者是理想主義者,后者更是實用主義者。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創業圈子,給年輕的VC們也提出了問題:投80后還是投90后?哪些能投哪些不能投?
“移動互聯網現在需要90后更加開放的思維,但不代表90后有80后的執行力。”“愛吧”的80后創始人石慶年,對理想并不感冒。他從花光所有積蓄創業,到目前年度流水超過1億元,這期間跟外界的接觸過程中,絲毫不會提到夢想,只會談項目的經營和市場預期。“主流創業公司還是以70、80后為主,90后很容易出名但其實并不多。”
這種典型的傳統思維,頗能代表目前創業者對熱門的90后的態度——太過年輕、缺乏經驗,導致公司在日常管理、商業運作上存在缺陷。
之前業內鼎鼎有名的在線教育創業項目泡面吧,由于幾名年輕的90后合伙人因為管理問題發生內訌。今年7月,泡面吧發表官方聲明,正式開出聯合創始人王沖、嚴霽玥,收回各類管理權限,并指責王沖、嚴霽玥停止直接或間接使用非法竊取獲得的泡面吧項目代碼。 但后者很快還以顏色,將泡面吧項目團隊和原先的用戶管理人員從用戶QQ群中踢出,嚴重影響到產品市場運營工作。最終的結果是,這個估值1億元的項目,在A輪融資簽署協議前決裂。
但對這種棘手的難題,年輕的90后VC們卻有著自己的理解和判斷。
“投90后的項目與否,最關鍵的要看能不能找到比他更成熟的人。或者說創業者本身足夠成熟,有過失敗的經驗和教訓,能夠潛下心來專心致志做好產品。”在這一點上,呂殷楠這名90后VC流露出了超出同齡人的成熟與老練——90后創業者缺乏經驗和組織管理能力無可厚非,但他們必須找到更加優秀的人才,一起協同運營好公司。“否則就會像很多年輕的創業者,拉來一大堆更加年輕的學弟學妹,用大學中辦社團的思維是經營不好一家公司的。”
從戈壁投資的90后創業項目Teambition上,能看出一些明顯的信號。出生于1990年的創始人齊俊元,已經是一名第二次創業的小CEO,他在面對投資人和媒體時顯得游刃有余,有著超出這個年齡階層的成熟冷靜——在回答每個問題前都會做短暫思考,回答后還會禮貌地詢問對方是否滿意。
此前,在大學時,齊俊元就創辦了一個在線醫療的項目,并獲得了兩百多萬元的天使投資,但受限于當時的大環境,這個項目最后以失敗告終。但TeamBition這個項目成立后,開始有VC們絡繹不絕的上門拜訪,并很快敲定了天使投資。“第一次創業時犯的錯誤,第二次創業時就會繞開,這也是VC喜歡連環創業者的原因。”
為了讓公司的商業化運作和管理變得成熟,許多90后的創業者們也在努力。追夢網CEO杜夢杰開始嘗試從百度、阿里等互聯網大公司挖人,并托一些投資人尋找足夠優秀又有經驗的“大叔輩”員工。在目前40人左右的團隊中,既有一批年輕的90后,也有許多成熟的80后,年紀最大的一位已經36歲。“當你自己沒經驗當好老大時,就要尋找足夠成熟的人才幫你做老大。”
常亮也在試圖用自己的行動來幫助這批年輕人。在深圳時,他幾乎每周都要抽出時間去創業公司,跟CEO們聊聊目前運營的現狀與碰到的難題,并給出一些建議和指導。有時候,他比創業者還要忙碌:電話24小時開機,半夜還能見到他活躍在一些90后的創業微信群中,“投資并不是簡單的金錢關系,更重要通過平日的互相學習,和年輕的創業者一起成長。”(本文作者李棟,微信號:taimeiti)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