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時代,國產手機風險何在?觀點
在3G時代,國內手機份額頭把交椅一直被三星長期占據,在4G初期,國產手機品牌已經搶先發力。不過,國產手機品牌的4G市場優勢會一直延續么?又面臨哪些風險?
國產手機品牌為何4G份額大增?
1、國內FDD-LTE牌照還未發放。而國際手機品牌在國際4G市場主要以FDD為主,因此份額自然不高。
2、國際品牌并未在TD-LTE發力。蘋果、三星、索尼的TD-LTE手機主要集中在高端領域,如蘋果的iPhone 5S/5C,影響了4G手機出貨量增長。
3、國內品牌發力較早。實際上,從2003年第三季度開始,國產品牌如酷派已經開始與中國移動在4G試驗網城市展開合作。與運營商4G政策緊密貼合,使得國產品牌在4G牌照發放后搶先發力,如酷派、中興等在今年前四個月皆推出了千元4G機型。
4、終端產業鏈比3G初期完善。在3G時代初期,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皆遇到了終端困局,這個問題實際上中國移動一直到2012年第三季度才開始得到解決。由此教訓影響,中國移動在4G試驗網建設開始,就同步協調芯片企業開始就TD-LTE進行布局,目前比較領先的有高通、Marvell等廠商。目前國產品牌推出的4G千元機型都主要集中于高通驍龍400和Marvell三模平臺。
5、運營商操盤能力上升。在3G時代,運營商在終端合作與操盤方面一直磕磕絆絆,中國移動一直到2012年三季度以后才開始實現“三同步”的終端策略,但直到2013年3G終端發展末期也一直遭終端合作伙伴“吐槽”,如其突然宣布取消單核4.0英寸以下智能手機補貼,讓天語、中興等不得不“割肉”甩貨。在4G時代初期,中國移動在3模5模4G終端策略上也出現了反復,不過最終還是聽取了合作伙伴的部分建議,顯示其終端操盤方式更加成熟和實際。
4G份額優勢還將延續
實際上,國際手機市場正處于大洗牌的后半期,摩托羅拉在賣身谷歌后被再次轉賣給聯想,諾基亞手機業務賣給微軟,黑莓日落西山,HTC也岌岌可危。即使份額最大的三星,在蘋果9月推出大屏手機后,分析師預計其高端市場會受到沖擊,中低端市場在全球也開始受到更多的國產手機品牌挑戰。
因此,從大趨勢來講,未來全球4G手機格局,中國廠商的份額肯定會取得繼續增長,傳統的國際品牌會在中低端市場面臨越來越大的市場競爭。
國產廠商面臨哪些風險?
1、有份額無利潤。按照賽諾5月數據,中華酷派四家國產大廠市場份額占比達41.5%,但是單機售價一般在800-1500元之間,2000元以上的市場很難銷售放量。從目前供應鏈成熟度來看,目前國產廠商在4G終端依然處于“賠本賺吆喝”狀態。
2、品牌溢價能力削弱。2012年開始,國產手機品牌紛紛推出高端旗艦產品,意圖向高端品牌轉型,但從目前發展來看,基本未達預期。而4G初期的市場價格戰,對處于向高端品牌轉型的國產手機廠商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3、供應鏈風險。距4G牌照發放時間不足半年,目前可供4G千元機使用的只有高通驍龍400和Marvell三模平臺,對于廠商來說可選的方案并不多,并且供貨得不到保障。
4、運營商終端策略變化。受供應鏈和終端發展限制,中國移動目前部分接受了3模4G手機的入庫,但是從長遠來看,5模多頻一定是中國移動未來主推的方向。但是聯發科等其他芯片企業推出的5模產品究竟何時放量,中國移動4G終端策略何時會突然發生變化,這都處于未明朗狀態。
5、專利與授權費。目前,高通,諾基亞、愛立信都計劃向國產手機企業征收4G專利授權費用。在國內市場,受發改委對高通發起的反壟斷調查影響,短時間內或許風險不大。但從長遠來看,以及國內手機企業走向海外,專利戰與4G授權費用,將是國產手機企業很難邁過去的一個門檻。
前途可期
因此,從整體而言,相對于2G時代被國際品牌“血洗”期、3G時代的“崛起”期,中國手機企業在4G時代在市場份額方面還將繼續增長,并且還會從國內市場“窩里橫”時代,大規模走向海外市場。
而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中國手機企業依然缺乏核心專利與技術、缺乏對核心供應鏈的把控,缺乏品牌溢價能力。但毫無疑問的是,這對于中國大型手機企業而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